第六百一十二章 山上尼姑庵(第2/3页)

商人们自然也分辨不出她来。

“什么好香……”

“是旁边桌。”

“店家,敢问那位先生吃的什么?闻起来怎的这么香?”

“哎哟客官,对不住,那位先生吃的饭菜是他们自己做的,小店没有这道菜。”店家连忙问道,“也做不出来这道菜。”

“那就罢了……”

“这年头猫儿也上桌了。”

众多商人都瞄向道人,也瞄向桌上那只格外漂亮的三花猫,猫儿身上花色和白天那名女童穿的三色衣裳十分相近,可即使如此,还是没有人将之与白天那名女童或是无头僧口中的猫联系起来。

猫儿亦是一脸如常,低头吃肉。

谁也不知她心里想些什么。

……

次日清早。

宋游醒来之时,自家三花娘娘已经不见了,应是出去讨生活顺道降妖除魔了。

道人依然推开窗往外看了看,窗外风景依旧,天气也与前半个月几乎如出一辙,湛蓝的天空与清淡的云,在屋子里面隐隐有些凉意,可以想见的是沐浴在阳光下的温暖。

正适合出游。

可惜只有一个人。

道人抿了抿嘴,关了窗户,稍作洗漱,拿了竹杖,便下楼了。

吃一碗耙肉米线,顺便问问店家去山上怎么走,又多带了一个饼子,便出门而去。

客栈门口这条街连通着纤凝的西城门与东城门,便是山门与海门,因为下方这片湖挺大,当地常有人管它叫海。

一路往上,出西城门。

明显感觉到了变陡的坡度。

出了西城门,继续往上,便是山脚。

山脚下有不少村落。

宋游慢慢走着,一一看过这些村落。

在画中世界时,他也曾来过山脚,山脚下同样许多山村,可如今看来,只是大致相同,远看相同,走近之后,其实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

住的人更是完全不一样。

倒是上山的路仍旧在差不多的位置。

道人穿过村落,沿着小路上行。

坡度越来越陡了。

偶尔停下脚步,回首望去,才知自己已经爬了很高了。

山下金黄色的原野,方方正正的纤凝,还有长条的湖泊以及湖对面的山,全都清晰可见。甚至明明没有下雨,却也有一条彩虹横挂天际。

是一片令人内心开阔又震撼的美景。

“……”

宋游下意识转头看了看身边,却发现今天只有自己一个人来。

难怪旅途这般枯燥。

“可惜……”

想找个人分享都不成。

看来是早已经习惯与三花娘娘同行了。

宋游摇了摇头,继续往上。

这趟爬山之旅确实格外枯燥。

比在画中爬山还更枯燥。

虽然回首望去,风景都差不多,都是深秋,可是少了一只跑前跑后、跳来蹦去的小东西,少了许多声音,便总觉得不太习惯。

“……”

宋游却是露出微笑,居然从另一个角度略微的体会到了一点寻常人当了父母将孩子慢慢养大、习惯了孩子的存在又慢慢与之远去的感觉。

真是一点不习惯。

所幸尼姑庵只在山腰,并不算远。

道人走近寺院,扭头观看。

画中其实也在差不多的位置,不过却是一个道观,而非佛寺。

可能是在很多年前,窦大家成画之时,山上便是一个道观,可能是窦大家也不清楚山上究竟是道观还是寺庙,也可能窦大家画的寺庙,但由于他没有来过这间寺庙,寺庙便也徒有外形,而后来有个道士去了画中,便将它改成了道观。

道人此时看来,双方其实差别很大。

除了都在半山腰上,密林半掩间,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很快到了山门口。

“静照庵……”

道人依旧停在门口,看向两旁门联。

上边写的是——

小善不积,难成大德;

小恶不止,终成大错。

字倒是不错。

由于寺院地处山上,离城有些远,山下又有更出名的三塔寺,香客倒是不多,不过由于风景好,里头也有一些人。

宋游穿着道袍,一走进去,便受到了庵中师父的重点关照,一路陪行,问他从哪里来,来这里做什么之类的,大抵是对同行的关照,听说他只是来看看风景上个香,顺便吃顿斋饭,陪行的师父才松了口气。

依然送了他三炷香,在他问过斋饭想投香油钱的时候,尼姑还阻止了他,说同为出家人,不收他的钱。

如此也好,省了点钱。

三花娘娘知晓了定然高兴。

可惜她也不在。

“……”

道人摇了摇头,逛了一圈寺院,等到午时钟声响了,这才来到五观堂,准备吃饭。

不大的一间屋子,倒是明亮,阳光从窗口照进来,灰尘泛着金光,里头几张方桌,都配板凳,涂着黑漆,坐了十来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