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是你们的姨父(第3/4页)

“引领我参观皇宫的是一位威尼斯绅士,告诉我这幅肖像是他的一位朋友,和他一样是贵族。在他的肖像画中,加入了所有他生命中的重要物品:背景中一扇打开的窗户外是一座农场、一个村落,以及一片糅合各种颜色、看起来很写实的森林。这位绅士面前的桌子上,放置着一个时钟、书籍、时间、邪恶、生命、一支书写笔、一张地图、一个指南针、装满金币的盒子和其他东西,零零碎碎,谁知道呢,还有和许多画中一样的一些我所不明白但能感觉到的东西……画中还能看到邪灵与魔鬼的阴影,除此之外,还有站在父亲身边美丽如梦的女儿。

“这幅图画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修饰或补足哪一个故事?在观看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我逐渐察觉,它所蕴含的故事便是他自己。这幅画不是哪一个故事的延伸,就是为他本人而画的一幅作品。

“我永远忘不了那幅令我目瞪口呆的画。我离开皇宫,回到暂时客居的屋子,一整夜都在思索着那幅画。我,也想要被人用同样的方式画下来。不,我没有那个资格,应该被如此描绘的,是苏丹陛下!应该描绘苏丹陛下与他所拥有的一切,这一切要能展示出他的帝国并包围起他。我想,这本手抄本可以依此构想来绘制。

“意大利巨匠笔下的贵族肖像,让你可以一眼看出这个人是谁。即使从没见过此人,如果人们要你从人群中把他找出来,借助肖像,你就能从几千人当中把他找出来。意大利画师们发现了此种绘画的技巧,使人们能够分辨个别的人物——无需仰赖他的服装或勋章,纯粹透过他独一无二的脸型。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肖像画’。

“你的脸孔只要曾经用这种方式画出来,那便没有人能忘得了你。而且就算你身在远方,凡是见到你肖像的人,都会感觉到你仿佛正在他身旁。那些不曾活生生亲眼见过你的人,即使在你死后多年,也会好像面对面地看见你,仿佛你就站在他们眼前。”

霍斯陆看见在月光下沐浴的席琳

内扎米《霍斯陆与席琳》插图

作者:苏尔丹•穆罕默德

绘制年代:1540年

流派:大不里士画派

原图尺寸:28.7 x 18厘米

收藏在伦敦伯里塔尼亚依图书馆

我们沉默了许久。外头一丝凛冽的光线,从前厅一扇面向街道的小窗上半部渗入;这扇窗户下半部的百叶窗从未开启过,最近我才拿一块浸了蜂蜡的布把它封死。

“有一位细密画家,”我说,“为了制作苏丹陛下的秘密手稿,也和其他画家一样常悄悄地来我这里,与我一起工作到清晨。他最擅长的是镀金。这位不幸的高雅先生,有一天晚上从这里离开后,再也没有回家。我担心他们可能已经把我的镀金大师干掉了。”

[1]蕾莉与马杰农的爱情故事在西亚地区流传十分广泛,内扎米所写的该故事为波斯文学经典。该故事梗概为:蕾莉与其同窗好友吉斯相爱,因家人反对,两人被迫分离不能见面,吉斯因思念蕾莉而疯癫,被人称为“马杰农”(意为“疯子”)。蕾莉因不堪精神折磨,抑郁而死。马杰农因蕾莉之死也悲伤过度而亡。

[2]在内扎米写的《蕾莉与马杰农》中,马杰农疯癫后离家出走,在荒野中流浪,父亲母亲相继前去寻找他,劝他回家,但马杰农执意不肯,宁愿流浪。“马杰农的流浪”成为历代细密画家反反复复描绘的经典场景。

[3]在内扎米写的《霍斯陆与席琳》中,席琳看到沙普尔画的霍斯陆像后,产生思慕之情,便立即骑马赶往波斯,想见霍斯陆。半路上,席琳看到山林间有一湖泊,便下水沐浴。霍斯陆打猎正好经过此外,不经意间瞥见了正在沐浴的席琳。这一场景也成为细这密画家们反反复复描绘的经典场景。

[4]马什哈德:伊朗东北部大城市,今为伊朗霍拉桑(也译呼罗珊)省省会。伊朗萨法维王朝君主塔赫玛斯普一世(1524—1576年在位)于1548年把都城从大不里士迁到加兹温,而将孙子易卜拉欣·米尔扎从加兹温(参阅第9页注[4])赶到马什哈德当总督(1556—1565任职)。易卜拉欣·米尔扎这位狂热喜爱细密画艺术的王公,又在马什哈德建立起了“马什哈德画派”,该画派属“加兹温画派”的分支,在艺术风格上基本承袭“加兹温画派”。

[5]阿勒颇:叙利亚历史名城。

[6]阿克巴:印度莫卧尔王朝(1526—1857)最著名的君主,在位长达半个世纪(1556—1605)。莫卧尔王朝在他统治时期达到极盛。波斯细密画传入印度后,阿克巴在自己的宫中网罗了大量波斯画家,开创了印度细密画的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