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2页)

要是那个和外祖父在隔壁房间谈话的人能快点回来,那么四点钟以前我们大概也可以回到家了。那时,我一定和亚伯拉罕一块儿到河边去玩。

他留下来,住在我们家,就住在走廊上临街的那间屋里。我看这样比较合适。像他这种性子的人,在镇上的小旅店是没法住下去的。他在门上贴了一张广告(直到几年前刷房子的时候,广告还在门上贴着,那是他亲手用铅笔写的草体字)。过了一个礼拜,登门求医的人纷至沓来,我们只好给那间屋置办了几把新椅子。

他把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写来的信交给我以后,我们在办公室里谈了好长时间。阿黛莱达以为他是位高级军官,这次来一定是有重要的公事。于是她像过节一样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我们谈起布恩迪亚上校、他那位弱不禁风的小姐和呆头呆脑的大儿子。谈了几句,我就发现来人对总军需官十分熟悉,而且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十分感激对方的知遇之恩。梅梅走过来,告诉我们桌子已经摆好了。我想阿黛莱达准是临时凑上了几个菜,好招待一下这位不速之客。到那儿一看,这桌菜可不是拿来凑数的。桌子上光彩夺目,铺着新桌布,盛菜的碗碟是专供圣诞节和新年夜家宴使用的中国瓷器。

阿黛莱达一本正经地坐在桌子的一端,身穿领子系扣的天鹅绒长衫。结婚之前,每逢她在城里娘家应酬客人的时候,穿的就是这件衣服。阿黛莱达那套待人接物的礼仪要比我们周到得多。结婚以后,她的社交经验也影响了我的家庭生活习惯。那个只在特殊场合才拿出来的圆雕饰也摆在桌上。餐桌上的布置、家具和饭厅里的气氛都给人一种庄严、美观和整洁的感觉。走进饭厅时,像大夫那种一向不修边幅的人准是感到了自惭形秽,和周围的气氛不大协调。他摸了摸领扣,好像自己戴了领带似的。他脚步很重,磕磕绊绊,看得出来,他的心情相当慌乱。我一生中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走进饭厅这一刹那的情景。坐在阿黛莱达精心安排的餐桌旁,连我自己都感到衣着未免太随便了。

盘子里有牛肉和野味,虽说都是当时的家常菜,不过放在崭新的瓷盘里,又被刚擦过的枝形灯一照,那可真是五光十色,和平时大不相同了。阿黛莱达明知今天只有一位客人,还是摆出了八副刀叉,桌子正中央放着一瓶葡萄酒,这种礼遇未免有些过分了。这也难怪,从一开始,她就把來客和某位战功卓著的军人弄混了。在我家里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虚幻的气氛。

幸亏阿黛莱达的两只手(说真格的,她那双手漂亮极了,洁白细嫩)确实引人注目,足以遮盖住她那种装模作样的打扮,不然的话,她的装束可真要令人忍俊不禁了。客人正在踌躇着检查衬衣领扣的时候,我抢先一步说:“这是我的妻子,我的第二任妻子,大夫。”一听“大夫”两字,我妻子的脸色登时就变了,一片乌云罩住了她的面庞。她坐着不动,伸了伸手。虽然还是面带笑容,可是我们走进饭厅时看到的那种雍容华贵的气度已经一扫而光。

来客像军人似的把靴子一磕,手指张开举到太阳穴,然后朝她坐的地方走了过去。

“是的,夫人。”他说。无论对谁,他都不叫名字。

他握住阿黛莱达的手,笨拙地摇了摇。我这才发现他的举止相当粗鲁莽撞。

他坐在桌子的另一端,周围是崭新的玻璃器皿和枝形灯。他那邋里邋遢的样子,看上去就像桌布上的一摊汤迹。

阿黛莱达给大家斟上酒。开头的兴致已经烟消云散,现在光剩下闷气了。她似乎在说:“好吧,一切都照常进行吧。不过,完了事你得给我说说清楚。”斟完酒,她坐在桌子的另一端,梅梅准备给大家布菜。这时候,客人把身体往后一仰,两手扶住桌布,笑着说:

“嗯,小姐,请您给我煮点青草,端上来当碗汤吧。”

梅梅站着没动,差点儿笑出来,最后还是忍住了。她扭过脸来看看阿黛莱达。阿黛莱达也笑了笑,分明感到十分茫然。她问:“什么草,大夫?”而他用反刍动物特有的那种慢吞吞的声音回答说:

“普通的草,夫人。就是驴吃的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