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君子藏器于身(第4/6页)

但,这件事仅两个弟弟支持显然是不行的,并且这话都不是说给他们俩听的,而是说给诸葛亮听的。

刘备不担心刘琦不答应,这个侄儿是懂大义的。

可他很清楚,想对外用兵,没有刘表的首肯,哪怕你长沙屯兵百万也别想有所动作。

平日里你们怎么招兵买马,刘表可以选择默认,但带离长沙那就成叛军了,这个名头谁也担不起。

诸葛亮摇了摇头,手持羽扇拱手道:“主公,若是刘景升有意建功,早该在中原大战前就动手了,何必等到今日。

莫说是中原了,如今孙策率兵在交州打的火热,吴巨还是刘景升钦点的太守,可他对此也是置若罔闻,没有援手之意,可见此事非人力能扭转,我们只能静待时机。”

意料之中的答案,却还是让刘备忍不住的失落。

他说的对,在中原大战前,自己就游说过刘表用兵了,可刘表一心养老,加上蔡家、蒯家阻拦,这事实在万难。

现在重新提出来,无非是寄希望于诸葛亮能有一些手段。

如今看来,依旧只能枯等,刘备有种生命在白白浪费的感觉。

“诶,许昌不过是一座空城而已,这样,让俺跟二哥率领三千人,借道江夏,昼伏夜行,必可神不知鬼不觉的杀入颍川。

等刘表、蔡瑁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天子已经来到了荆襄,他们还能拒绝不成?”

张飞的想法听来有些荒唐,但细想之下好像又确实有得手的机会,三千人不算多,加上都是夜行,又是从黄祖的地盘过,只要他配合,这事十有八九是能成的。

关羽和刘备对视一眼,然后都看向了诸葛亮。

“三将军不可小觑了蔡家在荆襄的眼线。”

诸葛亮笑着摆动羽扇,“别说是借道江夏奇袭许昌,我们的人离开长沙府蔡瑁就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只怕还没有踏入江夏地头,刘景升的信使就会追上你们了。”

“军师,你是高看蔡瑁,还是小瞧俺们自己人了?”张飞有些不满的说道。

他们都承认,诸葛亮在拉拢世家这方面是有些能耐的,但军事才华嘛,恕我直言,得亮出来见识见识才能让我们服你。

“眼下我们还能在长沙立足,倘若真如三将军所言,刘景升一旦对主公猜疑便是给了蔡瑁驱逐我们的理由,即时莫说公子这太守之位不保,就连我等也会立刻失去眼前所有的一切。”诸葛亮很无奈的把实际情况抛出来。

刘备也不傻,当然知道其中要害,也相信蔡家的实力,毕竟现在可是在夺嫡,长沙的一举一动肯定会格外上心,只能叹了口气,“此事作罢。”

看着刘备一脸失落诸葛亮有些于心不忍,宽慰道:“主公,古今成大事者,除了尽人事外,更重要的是顺天意,不强求,不妄为。

时机未到要隐忍蛰伏,动心忍性,暗中积蓄力量,此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诸葛亮的话,其实是充满了人生哲理的,甚至可以说是分析了诸多登顶人生巅峰的王者一生总结出来的。

大概是因为说出的话与年龄不符,又或者是因为提议被否决,总之关羽和张飞瞥向他的余光弥漫着鄙夷。

最后还是刘备捧场,笑着回道:“先生所言极是,眼下只是战机到了,时机却未到。”

人微言轻和一言九鼎,中间差了两个字,诸葛亮知道,那两个字叫成功。

诚然刘备是很敬重自己,但真的想让众人对自己心口拜服,要走的路,还是很远。

他们很看重战场上的胜负,问题是目前的情况根本不允许刘备开战,诸葛亮的大战略部署也是以长沙为根基,步步壮大,这是无奈之举,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只是走完这条路之前,始终不可能给关羽张飞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幸刘备对诸葛亮确实是言听计从的,这一点算是让诸葛亮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

安丰城里,曹吕对峙已经有半个月时间了。

这一日,张辽主动邀请陈登到自己的临时别院吃酒。

陈登表示很懵,张辽是什么性子他们是知道的,平日里说话确实有时候会不着边际,但做事绝对是有板有眼的,眼前大战随时可能开启,他怎么会无端端的要喝酒。

甚至陈登还劝过,此时不宜饮酒,但张辽的回答是,平日里可以不喝,今晚必须要喝。

拗不过张辽的陈登,只能如约而至了。

到了后才发现,张辽宴请的不止是自己,还有曹性、成廉和宋宪三人。

陈登与三人交换了个眼神,倒是从容自若,不过曹性他们仨就没这么自然了,一股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

今天的张辽,有些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