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捭阖纵横林允文(第2/4页)

在这种时候,不是跟自己探讨,而是跑去找黄忠,这已经算是挑明内心想法,刘备觉得此行的压力不小。

“主公,在下有一句话,若是说的不妥,还请包涵。”出门前,诸葛亮走近刘备身旁低声道。

“孔明,你我早就如同一体,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闻言,诸葛亮内心还是有一点感动的,深吸了一口气,沉吟道:“林墨的捭阖纵横之术犹在曹操之上,他知道天子该怎么用,也知道怎么不给自己留恶名,长此以往,曹操、孙策乃至于主公,早晚都是要被他所吞并的。”

刘备点了点头,这一点是实话。

像天子诏书这样的玩意曹操没少玩,但要说出手一次就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并不多见。

这次的四封诏书,两封是针对荆南,两封是针对荆北。

虽然刘备现在不知道襄阳那头的情况,但他能猜到,曹操现在肯定也无比头疼。

蔡家在荆州的影响力可不是这个阶段的曹操能够轻松拿捏的,尤其是在失去中原之后,若是凭着心里的猜疑撤下蔡瑁来,极有可能也会引发荆州内乱。

明明天子才到手,可他林墨运用起来却如此的如火纯青,可以预料,若是不主动做出一些改变,未来迟早要被他给玩垮的。

“孔明,如今已是非常时期,有什么想法你就说吧。”刘备扭头看了一眼左右,也没外人在。

“从疆域上看,林墨是有意封锁住曹、孙、刘三方的战马渠道,以确保中原地区的绝对平稳,可他若想要统一天下,那接下来的大战必是一番水战了。

目下,江夏已失,我军只有两万水师,扩张太慢,曹操若是能稳定住局势,那么手上的七万荆襄水师也能保全。

再者,孙策虽然大败一场,可折损的多是步卒,水师方面还是能积蓄一些力量。”

诸葛亮的话还没有说完,但刘备已然是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不由后退了一步,面露狐疑神色,“你……你想联合曹操、孙策抗衡吕林?”

“主公,这是眼下唯一的图存之计了,否则曹孙刘三方都会陆续被吕林所吞并。”

刘备退了一步,诸葛亮便迎前一步,沉声道:“如果说曹操是国贼,那么吕林便是国之巨盗,事分轻重,要想对抗鲸吞天下之势的吕林,唯有联合仅存的两股力量了。”

在这个维度里,曹操对汉室最大的恶行其实也就是落下了挟天子令诸侯的骂名,其他方面其实并没有逾越之举。

比如,没有许田围猎的试探人性,没有称王僭越的狼子野心,没有荼毒贵妃的悖逆举动,也没有铜雀台上分阵营的晋位意图。

因为没有这一系列的恶行,自然,在诸葛亮的心里这还没有到十恶不赦的地步。

细数起来人家还有会盟诸侯勤王这一系列的扶保汉室功劳呢。

更何况,相比于曹操,眼下的吕林才是真正威胁大汉天下的人。

“孔明,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曹操从前的行径为天下人所不齿,我以仁义立身,岂能与豺狼为伍!”刘备拒绝的很果断,近乎是不容置喙的态度。

“主公,此为权宜之计罢了,南北大战一旦开始,战场之上的主要对垒方也是曹操和吕林,届时主公可隔岸观火。

若吕林胜,我们可顺势取益州,以谋后起;若曹操胜,我们可顺势进军淮南,将中原门户打通。

至此,便有养兵之地,逐鹿之势!”

诸葛亮的话令人心神澎湃,不得不说,败仗一箩筐的刘备在这一刻动心了。

可过去自己口口声声的骂曹操是国贼,所以对于天子诏书从来是以这句话来反驳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情况一转就跑去跟人结盟,怎么看都有点自毁人设的感觉。

他沉吟着来回踱步,犹豫不决。

“主公啊,天子诏书的背后,还有另外一桩林墨的歹毒用心,在下并未道明。”见他迟疑不定,诸葛亮终于还是开口了。

“你且说来。”

“他不想我们三方结盟,所以才罢免了公子的太守职位,这样一来,荆南与荆北联盟,就不再是公子刘琦与曹操结盟,而是主公与曹操结盟。

他这是算准了主公视名节重于性命,宁死不为。”

说到这里,诸葛亮低眉叹息,语重心长道:“可是主公啊,古来成大事者绝非简简单单卧薪尝胆四个字能道尽其中之艰难与辛酸。

请主公试想,与四百年大汉基业相比,主公仁义是否该让道。”

刘备的心如同被重锤猛然砸下,只觉得心头一颤。

想不到,诸葛亮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是啊,与四百年的大汉基业相比,我这身仁义又算得什么,与陛下不见天日的傀儡生涯相比,我这点屈辱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