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立贤?立长?立成人!(第3/3页)

“而且你也需想明白一件事。”

“作为大秦公子,你要考虑的不是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公子,而当是天下需要什么样的公子,或许你做不到尽善尽美,但只要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注定不会做错太多。”

“你虽年过三旬。”

“但就你的处事而言并不成熟。”

“也缺乏自己的依据,太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了。”

“诚然,始皇的存在,对你们的影响太大,但成熟的表现,未尝不是脱离始皇的影响,生出自己独立的思考。”

“这才是成人!”

“没有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终究只是依附他人的玩物。”

“这样的人成不了大秦的王。”

扶苏站定。

他的眼神不断变换,最终沉沉垂下了头。

他无力反驳。

嵇恒说的很露骨。

他过去的确有些任性,很多时候都是为反对而反对,只是因为始皇过于强势,让他心中很是压抑,在知道始皇的决定不对时,就会很愤慨的去反对,但这些反对真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吗?

或许并不算是。

嵇恒的存在,也的确如嵇恒自己所说,让自己多了一个渠道,可以去彰显自己的不同,然从始至终,都只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想要获得始皇的认可,又害怕为父皇厌恶,因而始终都摆脱不了始皇的影响。

甚至这股影响还越来越深。

扶苏苦笑一声,声音有些低沉,道:“多谢先生开导,扶苏受教了。”

嵇恒看着扶苏,摇了摇头,道:“这其实不全是你的错,始皇的影响力过于巨大,想摆脱始皇的影响又谈何容易?所以你们才需用心去走大秦的开国路,那是跟始皇截然不同的理念。”

“秦国六百年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道路。”

“对你们当受益无穷。”

“无论是主少国疑,还是外戚宦官专政,亦或者各项改革,这都是可以吸取教训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重走大秦的开国路,两者兼具,若能借此提炼出自己的政道,无论今后面对什么,也不会惊慌失措。”

“也不会轻易为奸人蛊惑,为权臣夺去权柄。”

“向阳而生,向下扎根!”

“将自己的根扎在大秦六百年历史。”

扶苏深吸口气。

他眼下心跳的厉害,嵇恒的这番话,让他受益良多。

他恭敬的执师礼,道:“扶苏受教了,扶苏今后定谨记先生之言。”

“向阳而生,向下扎根!”

“这段时间,扶苏的确懈怠了,有先生在场,遇事可直接问先生,因而少了自己的思考,秦亭,西陲,汧邑,再到平阳,几乎都是先生在独自思考,我跟其他弟弟基本都默不作声。”

“的确失了此行的真义。”

“多谢先生。”

嵇恒微微颔首。

他缓缓道:“天下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历史上发生的事,今后或许还会重演,你们当对当时历代君主的决策进行思考,去思索当时为何会这么做,继而初步构造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对此会作何选择,继而锤炼出自己的意识。”

“大秦真正的史书从秦文公开始。”

“也是从秦文公开始,大秦才设史官以纪事。”

“前面的旧都,相关史料几乎靠口口相传,因而你们不用太在意,但从平阳开始,秦国相关的史料便变得充足,你们需借此多加打磨,当你们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习惯后,就不会再如过去那般看事不明,意气用事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能说的也就这些,至于最终结果如何,一起都靠你们自身了。”

扶苏恭敬的作揖。

嵇恒似想起了什么,又补了几句。

他说道:“等你们回到咸阳时,当各自书一份感想,上呈给始皇。”

“这也是你们此行的大考。”

扶苏一愣。

随即也猜到了嵇恒的用意,感激道:“先生有心了,扶苏定谨记。”

嵇恒点点头,道:“你们此行,除了体会大秦历代先王先君的艰难道路,还要深入地方,了解地方疾苦。”

“把根扎在土地,并非是句虚言,当实实在在去做。”

“大秦现在的环境,跟过去的秦国,已有极大改变,若一味照搬,只会自食其果,因而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盘思索考虑,若能更进一步的思考,那更是再好不过。”

扶苏点点头。

对此倒是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