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人人有学上,人人可为吏!(第2/3页)

“臣有些担忧。”

扶苏微微颔首,沉声道:“典客担忧的不无道理。”

“朝廷政令颁发,以边疆的艰苦,不少士卒恐都会选择回到关中,亦或者去到关东为吏,南北两疆八十万大军,至少也会少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这对军队实力的确是一个极大的削弱,因而朝廷是需要补齐士卒的。”

“至少在长城修筑完成前,北疆三十万大军是不能少的。”

“关中这些年人口凋零,青壮欠缺,已不能够继续抽调了,我的建议是从关东抽士卒。”

“关东?”众朝臣心中一惊。

众朝臣对视一眼,全都眉头一皱。

扶苏面色肃然,缓缓道:“的确是关东,也唯有关东。”

“关中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不能再这么频繁征发了,而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子民都是大秦的子民,征发关东民众入伍,又有何不可?”

“我知道诸位大臣心有顾虑。”

“但我认为大可不必。”

“我三日前就曾对诸位说过。”

“天下一直存在新老秦人之分,就算诸位口头上不说,但心中也一直有这个区分的,对新老秦人其实也始终有着差别对待。”

“但……”

“随着入学跟为吏政策的推行。”

“朝廷拖延的功赏基本都能偿还了,此后朝廷将不再有任何亏欠,那是否也意味着,老秦人今后跟新秦人已无其他区别?更无所谓新老秦人之分了?”

“朝廷自当对天下一视同仁。”

“而且朝廷若长久的对关东区别对待,岂非不加剧关东秦人的不满,也会让关东对大秦越发离心离德,唯有破除其中的隔阂,大秦才能真正的实现天下一统。”

“也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下一治。”

闻言。

众人竟皆沉默。

到这时,他们也明白了。

扶苏之前特意提到新老秦人之分为的就是此时。

他这次召集群臣,所图谋的事情很多,不仅是想解决田宅功赏,还想将新老秦人之间的隔阂给彻底打破,其中零零碎碎还掺杂着对儒家的针对,对底层的拉拢。

心思不可谓不多。

但都通过一件事达成了。

想到这。

李斯等人目光微凝。

看向扶苏的目光中,第一次生出了敬畏。

他们已能够清晰的察觉到,扶苏相较过去的青涩不成熟,已有了极大的提升突破,现在的扶苏冷漠睿智,做事也变得有条理起来,若是朝堂上谁还敢继续小瞧,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杜赫跟姚贾对视一眼,眼中露出了几分凝重。

他们之前对扶苏是有些轻视的,甚至有意无意的想打压一下扶苏,以此来凸显自己的不同,继而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威望,甚至是想借此获得更多的政治威望。

李斯、顿弱等老臣年岁都大了。

没几年就会退下。

到时三公九卿之位,就是他们这些人相争,而过去扶苏政治见解不成熟,他们也就动了一些心思,想通过踩压扶苏,让自己最终能跻身到更高位置,毕竟他们下意识依旧认为陛下是不满扶苏的,但直到此时,他们才豁然醒悟过来。

扶苏早已今非昔比了。

只是他们过去被自己的自信给蒙蔽了。

一时间。

几人也是冷汗涔涔。

李斯想的跟其他人不一样。

他其实在听到扶苏的建议时,就敏锐的察觉到了扶苏的意图,也很早就听明白了,扶苏是想将这些政策推广到整个天下。

此举是扶苏对军功爵制的补充。

随着入学跟为吏的门路开启,军功爵的赏赐将不再局限于田宅,而是多了另外两个门道,通过授予黔首子弟入学的资格,以及授予黔首为吏的机会,将军功爵大大的拓展了,而且这种拓展面是很广的,只要能获得爵位,基本都有机会获得。

这也意味着……

今后或许人人都可上学。

人人都可为吏。

至少大秦治下的秦人都有这个资格。

此举一出,对天下的影响其实非常大,大到有些难以预估。

开的口子太大了。

尤其是对旧有的出仕途径的冲突,更是大到有些难以言喻,这对原本的贵族、士人体系的冲击,也将会非常的巨大。

他目光紧紧的盯着扶苏。

一时间,李斯有些好奇,这些主意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他不认为是扶苏想出来的。

扶苏这一年的确有了长足的长进,但人就算改头换面,但学习领悟到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扶苏没有这种意识,更没有这种眼界,甚至……

扶苏自己恐就没有想到过这些。

不过相对而言,这两个办法,的确是大秦目下最好的脱困之法,若是能够真的践行,一直困扰大秦的军心问题,军功爵的改动,也都会有一个显著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