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世代相秦!(第2/3页)

“这次来零陵的官员中,分明是关东官员更多,而关中秦地出身的官员,除了那几个功臣子弟外,便只有不到十人,这数量其实有些不对劲,只怕这份名单恐也大有讲究,只是这位殿下心中是如何想的,却是无人知晓了。”

萧何颔首。

他其实也察觉到了。

之前还以为是人员没来齐。

但这都过去两三天了,还没有其他人到来,他就已反应过来。

恐关中秦地的官员就只有那些。

其中意味难猜。

随即。

刘季似想到了什么,迟疑了一下,缓缓道:“据我打探出来的,我们这次被引荐,似是一个御史所为,此人名为张苍,据那些秦人官员说,我们这些关东官员,都是此人引荐的,好像……此人正是负责天下上计的官员。”

“张苍。”萧何在心中咀嚼着这个名字,随即点头道:“此人若真是主管天下上计的官员,倒是的确有可能引荐我等,我其实暗中也注意过,这次前来的人,的确都是近几年将各地治理的不错的官员,想必,这也是殿下看重的主因。”

刘季点点头。

两人并肩而行,并没有再多说。

至于其他的事情,都不是他们能猜到的,或者只有等扶苏到了,他们才能窥探到真相。

另一边。

时岳同样很是困惑。

他对于自己这次被征调是稀里糊涂的。

来到零陵已有数日,他都还有些没回过神,他只是一个亭长,何以会被殿下看重?

虽然他知晓这次前来的除了自己还有一位亭长。

但此人似并不在征调之列。

即是说,他其实是这次征调官吏中身份最末的,而这更是让时岳有些忐忑不安,因而在这几天内,也是趁着机会,跟其他人去走动了一番,试图打听出更多消息,只是打听出来的消息寥寥。

唯一知晓的便是引荐自己的是张苍。

他并不认识张苍。

也没资格。

在几日不安的情绪下,他的心神渐渐镇定下来,在一番思索后,脑海中陡然浮现出几个身影,当初来秦亭的几个官吏,这几人在离开时,便曾说过自己日后或会被得到重用,他当时并不以为然。

也并没有当回事。

但这段时间的经历,却让他若有所思。

或许真是这几人为自己开口了。

想到这。

时岳也心生感慨。

他其实后面都绝了高升的想法。

也的确看不到希望。

加之这几年地方越来越有不稳的迹象,他也渐渐生出了一些不安,只想守好自己的秦亭,没曾想,就在自己彻底放弃升迁之后,却能柳暗花明,这属实是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但他心中还是很感激的。

毕竟……

这次的机会实在非凡。

非是寻常。

这可是大秦储君的事务府,若是自己能入了储君之眼,日后的仕途定是一路平坦,这可跟寻常的升迁之路大不相同,还不会受到太多地方的掣肘跟影响,前途一片光明。

就算再无动于衷的人,面对这种场景,恐也难以平静。

咸阳,蒙府。

蒙恬自从被叫回来后,便一直待在了咸阳。

蒙恬对此并无任何异议。

书房。

蒙恬手持兵书,手不释卷的看着。

一旁的蒙毅毅然,他虽然被去了职,眼下更是没有职务在身,却并未松懈分毫,一直在进取学习,他眼下目不转睛看的正是三个月前廷尉府颁布的《商律》。

在看了一阵后,蒙毅放下竹简,轻叹道:“当初兄长极力反对我出任廷尉一职,我起初还有些困惑,眼下也是终于明白,兄长是在为我着想,我虽饱读律令,但我熟读的律令,大多停留在竹简上,并没有真的掌握,也没有太过敏锐的意识。”

“若非陛下信任,恐根本难以胜任。”

蒙恬摇摇头道:“陛下当日即选定你为廷尉,自是信任你可以胜任,而你在廷尉一职上,所做并无太多过错,只是你的经验太过欠缺了,也难以面面俱到,你过往也太过顺风顺水,一遇挫折,便很容易失去分寸,如今虽被免去了廷尉一职,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沉淀,你其实已经比过去长进了不少。”

“而且……”

蒙恬迟疑片刻,凝声道:“《商律》之事,你其实不宜牵扯太多,此事恐未必就这么结束了,陛下将你去职,未尝不是在保护你。”

闻言。

蒙毅眼中露出一抹异色,惊疑道:“兄长何出此言?”

蒙毅摇头道:“只是一种预感。”

“这《商律》其实是殿下一手促成的,但就算我远在北疆,听闻这个《商律》也很快明白,这些律令的颁布对商贾的打击之重,自古以来商贾都是奇货可居、待价而沽的代表,这些人不事生产,理应受到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