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难以维持的政策!(第2/3页)

但这本就是他此行的目的。

通过一些激励鼓舞人心的话,让军中的士官精神昂扬,从而一往无前的去做出选择。

不过这些话扶苏的确是记在了心中。

而且这些内容本就跟军功爵制的一些思想契合。

明尊卑、爵秩、等级,只不过过去的军功爵制下,这些都是靠军功加以区分,现在换成了贵者,过去是以田宅、臣妾衣服作为最显著的划分,但相对还是有些模棱两可,也没有太过具体的标准,现在大秦意欲重新树立起一个可切实跨越的贵贱分线,只是想要建立起这样一个体系注定需要很长的时间。

也不是单靠三言两语,或者一些律令就能实现。

但有功者显荣,却当深入人心。

因为这是基础。

良久。

下方的士官才安静下来,有人起身道:“殿下……你说的是真的?我们这些人真能成为贵者?”

扶苏肯定的点了点头,道:“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跟其他诸侯不同,大秦这一百多年来,也早就证明了这点,不知多少良将名臣从军功爵制下脱颖而出,很多人放在其他诸侯国,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在大秦有,甚至可以封侯拜相,你们中大多数人恐都是最底下的黔首出身,甚至未尝没有是隶臣、奴仆出身的,你们扪心自问,若非进入军中,你们可有机会成为士官?”

“可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秦的律令相较于列国的确严峻了很多。”

“但大秦胜就胜在给予了绝大多数秦人向上攀升的机会。”

“只不过这种机会随着天下一统逐渐消失,但朝廷从未想过因此废止,也从未想过视而不见,而是一直在做各种尝试,只是普天下世人想要脱颖而出,自来便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成为士人,一条便是为吏。”

“所以朝廷给予你们选择的机会。”

“让你们能再度向上。”

“只是这毕竟是朝廷做出的一次尝试。”

“所以数额并不会太多,而且各地官府欠缺的官吏数也有限,因而这次只局限于士官,你们其实是作为先行者,而在你们做出选择后,朝廷会以此为依据,进行一定的调整,到时也会尽量去满足更多人。”

“只是时间会拉长。”

“不过大秦的目标是明确的。”

“退伍也会在军中持之以恒的进行。”

“直至完全实现。”

听到扶苏的话,下方士官目光微动。

他们已听出了一些意味。

这次朝廷其实是在做一次大胆的尝试,所以才会一下子提供这么多的好处,若是这次没有抓住机会,下一次可未必就会提供了,而且读书的成本是很高的,还有官吏的数量终究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朝廷提供的解决之法,或许并不能持续太久。

这让不少人动了心思。

扶苏真情实切的话,也让他们为之信服。

赵佗、李信等人暗暗颔首。

这恐才是扶苏选择士官的主要原因。

朝廷满足不了太多人的。

这一批士官的退伍,同样也意味着会产生一批新的士官,而这未尝不是给了底层士卒机会,只是能够在数十万大军中争夺到士官职位,注定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有机会总比没有机会要好。

何况机会似会一直存在。

但这种吊着人胃口的事,真的能持续太久吗?

赵佗等人心中存疑。

军中的士卒并不都是蠢人,在几次尝试未果之后,恐怕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到时扶苏的这番话,或许只会适得其反,最终真正安抚士卒的其实仅仅是为他们树立了一个供世人瞻仰的石碑,但南海偏僻,有多少人会来这边呢?

又有多少人能看到呢?

在冷静下来之后,他们也想明白了。

扶苏此次前来,只是解决少部分人的退伍,至于绝大多数士卒,仅仅是给一个甜枣,不过扶苏很有手段,通过一番激情澎湃的话,激起了士卒的兴致跟斗志,而且通过提前解释了是分批次的,进一步安抚了众人。

就目前来看,扶苏做的很完美。

也足以让人信服。

但不够。

依旧只是一个糊裱匠。

想清楚了这些,赵佗等人神色一沉。

仅存的一些惊骇,也在此时彻底平复了下来。

因为这些注定不能持久。

也只是昙花一现。

下方的士官同样有反应过来的。

不过他们并不怎么在意,因为他们是这次的受益者。

无论日后会怎样,他们作为第一批,一定会比后续的人得利,而这便足矣,想清楚了这点,原本还有些抵触的士官,此时也变得主动起来,因为他们也明白过来,这种机会一旦错过,或许便再也不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