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第3/3页)

尤其是扶苏之前所说,很多都跟爵位挂钩。

若能在这次军事中斩敌颇丰,未必不能从一名小吏,被提拔为士官,到时岂不能更快结束役期?

即便如此。

扶苏依旧有些担心。

他更是暗地告诉李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要在意成本,宁可用强弓劲驽多射几轮,也要确保这次军事行动完胜。

他不希望有任何意外发生。

哪怕付出更多代价。

也在所不惜。

对于扶苏的建议,李信自是听进去了。

不过现在战事还未开始,尤其随着一大批士官转职,新的士官接任,而大秦因为全民皆兵,几乎所有秦人在成年后都要服役,军队素质不低,磨合时间并不会花太久,所以最终还是会将战事时间向后面拖延一段。

好在岭南气候湿热,并不像北方,气候会急转直下。

所以时间长短并不会影响太多。

此时。

零陵的县衙内。

扶苏正手持《韩非子》揣摩着。

经过这近一年的洗礼,他对韩非子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再度看起韩非子,也有了不同的感受跟认识。

扶苏喃声道:“韩非子果真是大家。”

“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的太过清楚了。”

“人与人,利也!”

“韩非说的对,人不管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都会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也只有四个字,趋利避害。”

“这是人之常情。”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

“世人皆说鲁国的阳虎犯上作乱是不对的,但只要利益足够大,普天之下的大小臣僚,又有谁不会成为阳虎呢?”

“人性,本恶!”

“没有人不谋利,也没有人不算计!”

“比如伯乐,世人皆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伯乐教人相马时,如果讨厌那学生,就教他相千里马,如果喜欢那学生,就教他相普通马,世人皆以为伯乐高风亮节,实则千里马百年不遇,而普通马却是时常都有。”

“其中又何尝没有算计?”

“其中道理,嵇先生很早就看明白了。”

“也早就说明了。”

“而君跟臣同样是这样。”

“君跟臣原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他们能够合作,是因为君主需要臣子的智力,臣子贪图君主的封赏,这才能走在一起,但无论是君还是臣,都得记住,有害于自己而有利于国家的事,臣不会做,有害于国家而有利于臣下的事,君也不会做。”

“君臣之间。”

“要做的便是算好各自的账。”

“如此关系才能建立,也才能巩固,最终还是要罗落到利益上。”

“这便是……”

“君以计害臣,臣以计事君。”

“君臣之交,计也!”

扶苏一字一句的看着,心中感触不断累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