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攻守易型了!(第2/3页)

“态度已然是暴露无疑。”

“与其如此。”

“我等又何须再顾及他们的颜面?”

“他们不仁,我们不义。”

“这次郡里发生的事,可以分成是两件事。”

“一件是朝廷整顿吏治,我等迫于形势,不得不将其他官员交出以自保,但并未透露项氏等贵族分毫,而朝廷早早就派人潜入会稽郡,也早就暗中打探出了一些情况,只是并未掌握太多有用信息,然六国贵族自己生事鼓吹‘东南有天子气’,引得陛下震怒,最终陛下下令彻查,同时许诺能提供信息的予以恩待,入狱的官吏为了减刑,也为保住自己性命,将他们全部供了出来。”

“我等对此全然不知情。”

“因为我们知晓的,仅仅是这些人替我等扛了罪。”

“而在朝廷兴师动众时,我们为朝廷密切监视,根本不敢有任何动作,更听不到任何风声,等知情时,朝廷已派人去大肆搜查了,我等就算去传信也为时已晚,因而最终就放弃了。”

“我等对六国贵族已仁至义尽。”

“若非他们主动挑事,根本就祸殃不到自身。”

“这是他们自找的。”

“经此一事。”

“六国贵族在关东,准确说在我会稽郡,实力及影响力定然大降,就算有贵族能逃出去,也决然不会太多,到时这些人若是找上门来,想让我等替他们做事,帮助他们重新积蓄势力,我等大可借口郡中官吏缺乏,我等能用之人,敢相信的官吏太少,不敢以身试险,将这些人打发回去。”

“这是会稽郡。”

“我等是会稽郡官员。”

“治下十五个县,都在我等治下。”

“何须看他们眼色?”

“若是他们执意想让我等相助,那同样可以,我们跟他们是以利相交,那自要唯利是图,六国贵族不拿出足够的诚意,那就休怪我们不念旧情,毕竟有些消息你们都听说了。”

“郡里空缺的官吏,最终都会为秦人补足。”

“我等日后做事也会受制不少,自不会再那么轻易出手。”

“而这一切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殷通面露讥讽。

他其实来时并未下这么大决心。

只是方才独自坐在屋中,陡然想明白了一些事。

朝廷不一样了。

眼下的朝廷变得很是犀利。

而这种犀利跟过去的急功近利是不一样的,朝廷变得更有攻击性,更有目的性了,在始皇这次的巡行之下,各地官吏惶惶不安,六国贵族虽未受到太多明面上的波及,实则同样损失惨重,因为亲近六国贵族的官吏出事了。

等这次朝廷雷霆出手后,六国贵族更是会一蹶不振。

此消彼长。

让殷通意识到一件事。

六国贵族或许今后的处境将会越来越艰难,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不断为朝廷吞噬侵占,最终再难掀起风浪,这甚至都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六国贵族是需依仗地方官吏的,若是地方官吏不再亲近呢?

过去朝廷不敢轻易对关东官吏出手,然这次始皇却是毅然决然的动手了。

虽是仗着巡行的由头,但终究是动手了。

蛇打七寸。

朝廷眼下却是正中要害。

朝廷对关东控制力加强,六国余孽越发颓危,只要朝廷不出什么乱子,天下反倒会安宁一段时间,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去自讨没趣?去亲近六国贵族?完全可以顺势下坡,对朝廷表露善意,继而稳住自己的官位。

这才是最佳选择。

至于六国贵族之死活,关他何干?

六国贵族若是全死了,大秦天下也就彻底安稳下来。

六国贵族就算这次不死,也定然会重伤,短时都难以恢复元气,而他已四十有三,能有多少时间陪着六国贵族折腾?

他已没那个耐性了。

既然如此。

那就再干脆一点。

将六国贵族打击的更狠点。

那样他这大秦官员也能当的更安稳、更舒适一些。

正是想清楚了这些,殷通彻底转变了思路,从原来多少会为六国贵族考虑,转变到只为自己着想。

继而彻底狠下了心。

听着殷通的冷漠言论,即便是李默,也不由感到一股寒意。

殷通这话的含义,他们又岂能不知?

这是完全不管贵族死活。

六国贵族若是反应过来,能及时逃走,那便能活。

若是反应不及,那就死在这里。

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李默心头微动。

对于殷通的建议,他其实很心动。

他早就对这些趾高气昂的贵族不满了,若非六国贵族在地方势大,跟不少地方豪强都有来往,他根本就不屑跟他们打交道。

眼下殷通的主意正合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