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2/3页)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扶苏在嘴里念叨了一句,眼睛瞬间一亮,之前他还有些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但听到这句话,瞬间豁然开朗。

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这才是大秦今后要走的道路。

扶苏神色激动。

他在嘴里不断咀嚼着,越咀嚼越感觉正确。

良久。

扶苏也是慨然道:“先生果真是真知灼见,寥寥数语,便直接为扶苏扫清了前路,万幸扶苏有先生指导,不然不知多久才能明白此中道理。”

“扶苏感恩。”

扶苏朝嵇恒恭敬行了一礼。

他现在对嵇恒越发佩服了。

从这句话,扶苏就明白,嵇恒从始至终目的都很明确,也一直都有所针对性,而且走的还异常坚定,他这一两年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实现这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这也跟军功爵的初衷相契合。

或许最终能够出仕的人,并不会有军功爵那么多,但至少大秦会给与底层上升渠道,给与他们向上的空间,而非是像现在一样,朝廷的功臣集团,地方的豪强士人,彻底把持了官吏渠道,让底层人终其一生都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而且还要不断忍受各种增赋加租。

这让底层民众如何没有怨念?

随即。

扶苏脸上的激动之色就淡去了。

因为若真这么做的话,面临的阻力也将无比的大。

扶苏重新坐回席上。

他低垂着头,在脑海沉思着。

最终。

他毅然的抬起头,眼中露出一抹冷冽。

朝廷的功臣集团,本就居功自傲,而且一直暗中破坏法度,他早就心生不满,何况在嵇恒之前的建议中,也早早明确了,这些功臣集团,最终大部分都要清理出朝堂的,至于地方的豪强士人,扶苏更加不放在心上了。

大秦给过士人机会。

立国初便设立的博士学宫。

但这些名士、贤士,可曾有过半点在乎?

而且大秦非是弃士而不用,而是选择取士于众,或许底层读过书识的字的人没那么多,他们的才能也没有士人那么全面,但底层的官吏真需要那么有才能?

显然不是。

大秦真用的了那么多名士?

自然也不是。

既然如此,那舍弃所谓的名士,又有何影响?

何况谁又知道,这些底层识字的官吏中,就不能成为能吏干吏?

大秦靠的就是以量取胜。

一念间。

扶苏心态彻底平和下来。

他到现在也是彻底明白,大秦其实一直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是始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立足点也仅仅在于求变,而今经过嵇恒的提醒,大秦的一切举动都变得明朗化,有目的性了,若是为外界知晓,也定然会生出恍然大悟之感。

另一边。

嵇恒望着夜色。

似察觉到了什么,略带惊疑的道:“快到七月了。”

扶苏颔首,感慨道:“是啊,马上就到七月了,距离陛下巡行也快半年了,不过算算时间,陛下也当开始返回了。”

嵇恒没有接话。

只是目光深邃的望着天空。

他若是没记错,历史上七月流火,大帝陨落。

始皇就死在了七月。

眼下大秦局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动,始皇的身体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转,并不一定依旧会在七月暴毙,而且就算始皇出事,对天下的时局影响也不会太大。

因为始皇早就做好了布置。

蒙恬眼下就在咸阳。

若是始皇真的出事,有蒙恬坐镇,关中乱不起来,等扶苏上位,或许前两年会有一些动荡,但只要扶苏大赦天下,基本还是能维持下去。

不过平心而论。

嵇恒并不希望始皇出事。

始皇在,天下定。

大秦的天下会少很多动荡,也会让人不由心安,就算是改革,受到的阻力也会小很多,若是始皇没了,一切都会变得艰难很多,就算扶苏能坐稳皇位,但想要力推改革,却是要付出更大代价,做出更多妥协,妥协之后,日后想收回成命,又要折腾一番。

最终苦的还是芸芸众生。

嵇恒负手而立,心中想到了一首诗,忍不住轻叹道:“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大秦的这场皇图霸业,终不知最后会如何收场。”

“只望不是大梦一场。”

嵇恒摇摇头。

看着百感交集的嵇恒,扶苏也是感慨连连,跟着感叹道:“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但身在当世,我等又哪有什么选择?在遇到先生之前,扶苏还踌躇满志,想着以王道治天下,但在遇到先生之后,经先生之点醒,这才逐步意识到天下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