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第2/3页)

同时。

给他们另指了一条明路。

去军队戍边!

听到扶苏的建议,当时殿内大多数人都脸色一黑,只是碍于扶苏的身份不敢发作罢了,而扶苏当时似对此早就有所意料,丝毫不恼怒,反而很慢条斯理的解释了一番。

听完。

他们才幡然惊觉。

自己竟差点错过一件大好事。

起初,扶苏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军中情况,并给他们做出了一个承诺,只要他们入伍五年,今后便能出入地方为吏,且在这五年内,他们的家人会受到官府优待,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仅是如此。

他们依旧不会心动。

自古以来,都是五年复五年。

而后便再无归期。

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相信这些话?只是后面扶苏讲到了秦军的不同,以及秦军这些年的变化,这才让他们不由微微动容跟迟疑。

秦军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他更是在去年便推出了士官转职之事。

而真正令他们心动的,还是军中已有一套较为自主的学习体系,他们若是去到军中,不仅日后能出来为吏,还能在军中学习文字掌握知识。

名不正,则言不顺。

扶苏虽有心重用他们,但他们才能不佳,大秦又一向律令严明,自不可能为这么多人放宽,但若是他们进到军中,学习到了足够多的知识,日后再出来为吏,便是合情合法的。

同时。

扶苏也很详细的介绍了具体‘士官转职’的情况。

若是他们能在戍边时斩获军功,或者得到升迁,便可在日后得到更高的‘职位’,正是听到这一连串的承诺,陈胜跟吴广都不由心动了。

他们在来内史府前,其实心中一直都很忐忑。

唯恐为扶苏所恶,最终一无所获。

结果。

扶苏当真是言而有信。

对他们,跟对那些士人一样,一视同仁,并无任何偏差。

唯一的偏差,便在唯才是用。

若是无‘才’,便给与时间让他们去成‘才’,这番气量跟胸怀,也属实让他们佩服。

对于去边疆戍边。

若说实话,他们是很抵触的。

因为自古以来,戍边就没有尽头,但这是扶苏亲口承诺的,还给出了这么多的承诺跟条件,若是家人无忧,还能借此博个前程,这未尝不能算是一个好事。

而且扶苏这次并未只身前来,还随行带了几名小吏,都是去年刚从军中退伍下来的。

同时。

还将这几人的履历给他们看了。

让他们彻底放了心。

这几名小吏,家中贫寒,比他们很多人出身都低,但通过十一二年的行伍,而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大秦的官吏,这些人也都写的一手好字,精通一些算术,他们的出身,其实不可能学习到这些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扶苏说的,他们是从军中学到的。

一个微末出身的小吏尚且能如此。

那他们呢?

诚然。

扶苏或许给他们看的资料有作假的嫌疑,但他们真的值得扶苏这么大费周章?扶苏若是不想见,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辞,或者随便安排一个官吏前来,他们又岂敢有怨念?岂敢有不满?

但扶苏并未这么做。

他亲自来了,还以诚相待。

如此坦率,就算是真有作假之意,至少表面功夫是足够了。

诚意也十足。

就算被骗,他们也认了。

在扶苏的反复劝说下,他们所有人都同意了。

等走出内史府。

他们也是有些恍惚不定。

感觉前面在殿中的遭遇就像是一场梦。

不真实。

只是炽热的空气,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真的。

陈胜深吸口气,而后重重的吐出,他感慨道:“我们恐被那些贵族贪官污吏蒙蔽太久了,秦廷哪有那么穷凶极恶,分明是心怀等我民众,只是大秦的领土太大了,根本就顾及不过来,加之地方官吏欺上瞒下严重,又有士人恶语相向,最终才导致我等视秦为仇敌。”

“若是前面意志不坚决,不执意到咸阳,又哪里能知道这些真相?”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说的就是我们吧。”

吴广笑着点点头。

他喟然道:“陈兄说的有理,若是不来咸阳,没有跟朝廷打过交代,我们又哪里有机会知道真相?又哪有机会得到这些机会?”

“我吴广本就得罪了县里官员。”

“日后免不了受刁难,服徭役这些事,恐是在所难免,但这种苦差事,注定是没有意义的,但现在,就算是远赴边疆,也变得意义非凡了。”

“而且陈兄察觉到没有。”

“这次殿下似在有意借我们之手,借我们之口,宣扬军中现状,似乎是想让更多关东民众入伍,若是我的猜测没错的话,殿下承诺给我们的好处,日后多半都能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