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凛冬将至!(第2/3页)

‘居吏被徭使及前后书,至今未得其代,居吏少。’

‘诸吏为非以免去吏者……先予新地远疆。’

‘……’

始皇创建的这个体制,从始至终都是阉割的,从来都没有齐编过,而缩编的程度,更是直接缩了一半,历史上迁陵县按律定员数是101人,但‘见在县廷’的人数只有51人,地方的令史、啬夫、校长、官佐以及长吏等,全都不足定员数一半。

严重影响到正常行政。

而这其实也是始皇不得不巡行关东的原因。

不巡行,天下以为弱。

地方本就人员不齐,遇到盗贼人数稍众,便不足以追,因亭不可空。

大秦的这个体制,若是满编,足以容纳超十几万人。

然大秦对于官吏任命始终抠搜。

非是不愿。

而是不能不敢。

任命一个官吏,都要给俸禄的。

大秦哪拿得出这么多钱。

而他之所以从一开始便从铁盐着手,同样是为了取信始皇,让始皇知晓,他知道秦廷的病灶,所以始皇才容许扶苏出面,对盐铁进行一番管控,虽朝廷前面耗费了不少钱粮,但后续都陆续补上,甚至还多收上来不少。

但这依旧不够。

他后续提出的针对军功爵制,同样是暗合始皇的心意。

只是解决起来太费时间了。

始皇等不及。

也怕大秦撑不到那时候。

历史上后面几年的始皇,已是在做困兽之斗了,一味妄图用自己的威势,去强行逼迫天下如其所愿,但效果并不好,底层也并不买账,甚至还让关中对皇室疲倦厌恶了。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

大秦的问题都不再是外部,而是内部财政问题。

越来越大的赤字,越来越大的缺口。

正一步步吞噬秦朝的国祚。

他只是给秦廷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想要达成,其实就是走钢丝,在刀尖上跳舞,稍微应付不当,稍微没有舒缓底层压力,或者底层忍受不住,秦廷就瞬间会崩溃,崩溃的也会很快很快。

他能做的其实不多。

只能放手一搏,跟着秦廷赌一把。

将现有的改革硬着陆。

从而去抓发展。

扶苏面如死灰,眼中满是不甘。

他咬牙道:“难道真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嵇恒摇头。

他轻叹一声,凝声道:“积重难返,大秦财政方面的亏空太大了,大到将整个天下钱粮都填进去,恐都还有所不足,不过因为过去秦廷的信誉,以及对始皇的信任,朝廷才能一直拖着压着,但因为开国时,秦廷做的事太多,这也导致,秦廷每年需支出的钱粮是越来越高的。”

“而今已高到难以维系了。”

“匈奴也好,百越也罢,贵族士人这些,其实都是朝廷转移矛盾的视线罢了。”

“财政问题一日没有解决,大秦就一直是在刀尖舔血,随时都可能出事,而大秦也早就骑虎难下了,就像是始皇巡行,无比的耗费钱粮,但若是不这么做,朝廷需要填进去的钱粮只会更多,而且一旦让地方察觉到秦廷衰弱,那更是危险。”

“就我看来。”

“大秦本就没路可选。”

“而另一个解决之法,便是身死债消。”

“只要秦朝覆灭,压在秦身上的巨额债务,便会成为化为乌有。”

“没有了修建长城的支出,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庞大的官僚体系,巨大的军功爵支出等等,整个天下压力都会瞬减,甚至你也可以这么认为,普天下除了大秦皇室,及少部分官员,所有人都希望秦覆灭。”

“因为秦之子民,自生下来就背负起了巨债。”

“还不清的负债。”

“这些负债将所有人压垮了。”

“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只有无尽的黑暗跟痛苦。”

“而秦法又如此严苛,更是断绝了他们消极应付的退路。”

“秦亡其实才是大势所趋。”

“也才是民心所向。”

嵇恒很冷酷的说出了真相。

扶苏脸色已是苍白。

他甚至感到有些窒息,大脑已是空白一片。

嵇恒暗叹一声。

在他看来,始皇还是心不够狠。

若是真的狠下心,在立国时,彻底跟秦国撇清干系,虽会背负千古骂名,但大秦局势其实会好很多,不至从一立国就背负起那么庞大的累赘,上百年军功爵制的运行,给大秦背了太重的压力了。

只不过真那样,恐会落得众叛亲离。

因而便只能效仿后世帝王。

大开杀戒。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将立国时的功臣屠戮一空,那同样也意味着身死账消,只要杀的足够狠,再赖一些账,大秦的前途其实很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