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账有两本,一本经济,一本政治!(第2/3页)

“如此一来,这些仓库,只是成了临时仓库,等大秦钱粮分配确定,再从这些仓库,将地方所分配的钱粮等物搬运走,至于多余的,一律再运送到敖仓,绝不会多留在关东分毫,如此诸位担忧的事,无疑会少上很多。”

“仓库分散,只做物资分转,绝不进行积压囤积。”

“这样的仓库对大秦利大于弊。”

闻言。

众大臣目光微动。

他们已是语塞,说不出话来了。

扶苏又道:“当然经济政治,很多时候是不分家的,如果只算经济,我扶苏又岂会这么大费周章,将自己关在书房数日?”

“不过我算的政治账,跟诸位算的不一样。”

“我掺杂着更多的经济账。”

“大秦立国以来,财政支出连年增加,地方征收上来的租赋税,已越来越不够支撑,所以朝廷连年都要加征赋税,弄的底层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财政上的巨大缺失。”

“竭泽而渔是不可取的。”

“大秦继续以这般高压态势横征暴敛,能够持续多久,只怕诸位心中也没底,而大秦财政之所以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诸位作为经济大臣,恐怕比我还要清楚原由。”

“大秦地方官署,从开国以来,基本很少满员。”

“一些不重要的官署更是个摆设。”

“在这种局势下,继续算所谓的政治账,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也只会让局势越来越糟,越来越积重难返,所以我扶苏想要扭转这个风气,改变这个现状。”

“故这几年,扶苏我一直致力于缓和关东跟观众的矛盾冲突。”

“也一直有意提拔关东士人,只不过相较糜烂的关东,这些改变始终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相信随着朝廷对关东整顿的逐步加强,关东的情况会越来越好。”

“只是……”

“朝廷的这些举动,也定会引起越来越多人忌惮跟不安。”

“这些人身怀二心,定会做出相应针对。”

“至于是哪些势力针对,我跟朝廷诸位大臣,或许有不同看法。”扶苏微微震袖,眼神多了几分凝重跟肃然。

他沉声道:“在诸位眼中,天下之恶疾,莫过于贵族跟士人。”

“但在扶苏眼中,除了贵族跟士人,还有地方首鼠两端的官吏跟豪强,只不过过去贵族跟士人太过猖狂,以至于让很多人忽视了底层真正的黑暗。”

“至于我为何会忌惮地方官吏跟豪强,以诸位大臣之见识,恐很快就能反应过来吧。”

扶苏似笑非笑的看着众人。

冯去疾等人对视一眼,在思索片刻后,隐隐猜到了一二。

只是他们都未想过主动说出。

扶苏并不在意。

他看了看四周,却没有见到茶水,眼中露出一抹失望。

他摇摇头,继续道:“大秦的治国体制下,或者说华夏的为政脉络,一直以来都是以官府为主。”

“官府决定着天下的一切。”

“过去官吏大多是士人出身,豪强也好,商贾也罢,也多是依附于士人。”

“而我力推的,便是要打破地方旧有格局,这定会引来地方旧有势力的不满。”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地方官吏跟豪强。”

“原因其实很简单。”

“他们控制着影响底层千万人生计的土地跟生计。”

“土地是底层民众赖以生存的生存之本,而官吏对地方的实权控制,却是能遏住底层生活的咽喉。”

“这两样,大秦都没掌控。”

“虽然地方官吏跟豪强,并没有贵族跟士人那么团结,也很难真的互相串通,但朝廷始终未对关东进行过有效的治理,这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何况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

“在扶苏看来,地方联合豪强,对抗朝廷,其实有三种途径。”

“其一,便是效仿田氏代齐。”

听到田氏代齐,殿内众人全都脸色一变。

面露惊恐之色。

这话岂是能随意说的?

而豪强跟地方官吏又岂有那般见识跟能力?

扶苏淡淡道:“田氏代齐,主要行的便是大斗出,小斗进,降低抽佣,以笼络民心,而朝廷因财政问题,不得不连年加征,相比之下,无疑是豪强更得人心。”

“等日后朝廷又开始加征,他们便可轻易的将矛头指向朝廷,挑动黔首对朝廷的不满。”

“从而达到祸乱天下的目的。”

“其二,借地方风俗,旧有观念,对秦政大为抨击,将地方一切的恶政,都归咎到秦政头上,引得地方民众对大秦深恶痛绝,只要朝廷推行的大政,他们明面上支持,背地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