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蒙恬教弟!(第2/3页)

蒙恬没有开口。

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浅浅的尝了一口,神色平静道:“你对这些是什么看法?”

蒙毅迟疑片刻,缓缓道:“我对朝廷所做之事并无太多意见,殿下既然愿意支持张苍这么做,定有殿下的想法跟心思,也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不然殿下不会做这么冒险的事。”

“我蒙氏的确在大秦有些威望。”

“但牵涉到朝廷大政,我蒙氏向来以朝廷为重。”

蒙恬笑了笑,道:“你说的没错,做的也没错,此事我蒙氏不要参与进去,这也是殿下的心思。”

“殿下谋划这些事,其实特意考虑过我蒙氏,不然不会在这风口浪尖,将我特意安排到蓝田大营,为的就是让我避过这次的事端。”

“我的身份有些特殊。”

“乃北疆三十万大军的主将,也是负责长城修建的主官。”

“若是在朝,身居其位,其势难免。”

“到时就算我有心站在殿下这边,朝中其他的将领恐未必会让我如愿,而我无论开口与否,同意与否,都会对朝堂造成不小的影响。”

“殿下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这才将我安排了出去。”

“让我避免卷入到这场风波。”

“殿下仁义。”

蒙恬朝虚空微微作揖。

蒙毅点头。

他其实后面也意识到了。

这场风波,若是席卷到大兄身上,他们蒙氏恐很难脱身。

朝中不少将领,都以蒙氏为尊,蒙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何况本就是局中人,所以中途被安排出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今事情在殿下有意隐瞒下已逐渐落实了下去。

兄长这时回来,也改变不了什么。

蒙毅问道:“大兄,对殿下的做法是何看法?”

蒙恬笑了笑,道:“若不以长城修建主官,三十万大军主将的身份,殿下的想法是很好的,我也十分的赞成。”

“只是身在其位,却不得不反对。”

“这是为何?”蒙毅好奇道。

蒙恬淡淡道:“作为大军主将,我必须以大军为重,北疆三十万大军,前几年为驱逐匈奴,付出了十分惨烈的代价,这才最终实现对匈奴的大胜,为防止匈奴日后再度卷入重来,陛下才决心在北疆地区修筑长城。”

“这才短短几年,就去跟匈奴交好。”

“军总将士会如何想?”

“我这位主将,又岂能支持?”

“若是我支持,那岂不让万千将士寒心?让底层为匈奴杀害的秦人寒心?”

“所以我绝不能支持。”

“甚至还必须极力的反对。”

“若是抛开这两层身份,殿下的想法,不仅不冒险,而且对朝廷是大利。”

蒙毅眉头一皱。

他有些不明白兄长为何会这么说。

利,他能想明白。

但大利?

这是从何而来?

不当是朝廷跟匈奴各取所需吗?

何来大利一说?

“大兄,这是为何?”蒙毅好奇道。

蒙恬温和的笑道:“你啊,书的确读了很多,却很少学以致用,儒家讲君子六艺,其中便有军事相关,兵者,诡道也,只是从最基本的来看,张苍的建议落实后,朝廷跟匈奴的关系会缓和,边疆不少关隘处都会开放,也都会容许双方通商。”

“这是大多数人能看到的。”

“但你真以为匈奴会这么老实?”

蒙毅摇头。

他自不会认为匈奴会这么老实。

草原那边生存环境远比中原恶劣,匈奴人是傍水而居,有草则肥,但草原的环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水草丰美的情况,其实并不怎么多见,因而一旦遇到水草不佳的情况,北方草原就很容易饿死人。

到时。

匈奴依循过去,便会大举南下。

对中原进行大肆劫掠。

就算朝廷跟匈奴关系放缓,双方能进行一定的商贸,但朝廷又怎么可能真的去喂饱匈奴?只可能是在茶盐等方面满足一定供应,至于其他方面,则始终是吊着,尽可能压制匈奴。

而若是粮食不够,匈奴势必还是会南下。

这其实也是很多朝臣担忧之处。

蒙恬淡淡道:“匈奴不可能老实的,匈奴人生性残忍,杀夫霸妻都是常事,只不过经过前几年的大战,匈奴元气并未彻底恢复,所以短时间内,匈奴人并不会也不太敢跟朝廷大规模交手。”

“但一些小部落,数十上百人的冲突,却必不可能少。”

“大秦边疆绵延千里,朝廷很难防御的,而今长城并未修建完成,还有不少区域并未连通,这无疑也给了匈奴南下的可乘之机。”

“接下来几年,甚至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