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地方小诸侯!(第2/3页)

很少出风头,也习惯跟自己保持同步,更不轻易去表露自己的主见,因而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但身在其位。

族中又有这么多人在朝,这又岂是想不醒目就能做到不醒目的?

他不是瞎子。

更不会当做视而不见。

如今冯去疾在丞相之位上已十一年了,也年过六旬,却从未提及过一句主动退下。

分明是想干到死。

或者是想坚持到,实在坚持不下去时再退下,放在臣子的角度,这一切都无可厚非,但他是帝王。

他要的是朝堂有活力,而不是始终为一群暮气沉沉的老人把持着朝野。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又未尝不是无奈之举?

若是真的推行了到龄离退的制度,大秦的朝堂及地方官员,都能腾出很大的晋升空间。

于国有大利。

“谁人最合适呢?”扶苏一时没有太多头绪,他并不想用朝堂的官员去领兵。

他不想冒一点风险。

沉思片刻。

他始终没找到合适人选,就在他看着之前拟定的官吏人选时,一个名字突然引入了眼前。

缭可。

他记得这人。

是最早监督嵇恒院子的人。

而这人最终因嵇恒的提点,主动去到了军中,而后又踏上了士官转职的快车道,加之蒙毅在砀郡大开杀戒,造成官吏奇缺。

最终。

缭可被安置在了砀郡。

而后没两年,关东乱了,他这位在军中领兵数年的官吏,自然而然的要站出来,而缭可在抵抗陈余跟田齐的攻城中斩获了不少功绩。

这次同样位列朝堂赏赐的大名单。

缭可,他的晋升路线,很完美,完美的嵇恒的一切规划,都是为此人准备的,所有机会,他都踩到了。

扶苏蹙眉。

他内心并不怎么想用缭可。

但如今的情况,缭可最合适,他是嵇恒一手提拔的,虽出身关中,但跟朝堂大臣都无联系,又是在关东立的军功,同样需要晋升位置。

又因经过战场厮杀,身上有股铁血意志,让其安置在殿外,朝臣多少也会意料到气氛不对。

也更利于后续操作。

更关键的是。

无论缭可是不是嵇恒‘培育提拔’的,现在跟自己都算是一路人,他是可以去相信的。

大不了。

以后将缭可另作他职。

想到这。

扶苏面色稍缓。

这时,殿外有宦官传话,宗正到了。

扶苏收回心神,高声道:“让宗正进来吧。”

嬴贲入殿,躬身道:“老臣嬴贲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扶苏笑道:“宗正无需这般多礼,这次将宗正叫来,主要是想跟宗正商议一事。”

“陛下请讲,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嬴贲一脸慨然道。

扶苏轻笑一声,摇头道:“如今天下归一,内外安宁,何来让宗正去赴汤蹈火的事?”

“宗正就莫要说笑了。”

“朕这次叫你,只有一事,朕想动一动朝堂,宗正对此有何意见?”

闻言。

嬴贲心神一凛。

他抬起头,神色深邃的看了扶苏一眼,沉声道:“陛下是在忧虑如何安置这次平定关东叛乱的功臣?”

扶苏点头,叹气道:“是啊,当时没考虑这么远,只想着尽可能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到头来,却是问题众多。”

嬴贲狐疑的看了眼扶苏,他可不信扶苏当真是一点措施都没有,只怕是心中早就有了定计,只是不便说出来,这才想借自己之口。

嬴贲道:“陛下想法并无错,也的的确确减少了关中损失,也为关中休养保障了很长的时间,在这几年,关中发展迅速,黔首有口皆碑。”

“至于平定叛乱的功臣,臣一时愚笨,实在没有想法,还请陛下恕罪。”

嬴贲直接认罪了。

他的确想不到解决之法。

也不敢卷入其中,朝堂的官职就这么多,想把关东的官员安置进去,必然要朝堂的官员退下。

那谁退?

若是提供的官职低了,只怕这些功臣会心有不满,若是退的多了,又有多少人能同意?

最终朝堂只怕会吵的不可开交。

他虽为宗正,但这种事,明显不是他能够随意掺和进去的。

见状。

扶苏点点头,丝毫不意外。

他的确料到了嬴贲会有此反应。

毕竟这件事明显就是一个烫手的木柴,谁都不敢轻易介入,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得罪一大批人,更会惹祸上身。

扶苏叹息道:“但事情总归是要解决的,继续这么拖,也终究不是办法,宗正当真没有建议?”

嬴贲摇头,苦笑道:“臣无能。”

扶苏默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