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继承和发扬百家思想!(第2/3页)

不过在嵇恒看来。

百家思想最重要的还是开启民智。

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提供了很多开创性启发性的思路,若是大秦能够将百家思想尽数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底蕴,其实完全能够让大秦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至少精神建设上会高一大截。

张良坐到席上。

他没有再去开口。

他现已大致能理解嵇恒的思路了。

他认为天下的权势,从来都不来源于‘神’,而是来源于‘民’。

嵇恒眼中的民,并非是大多数人理解的民。

而是最底层的那些黔首。

他对大秦的改制,很大程度是源于对这些人的尊重,以及对这些人的解放,只不过想真正做到这些,嵇恒需要付出的努力会很多,因为天下并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至少张良不认为已经有这个条件了。

贸然进取。

一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若是其他人,他恐早就定言失败了。

不过对于嵇恒,他还是保留着几分信心,因为嵇恒敢这么做,只怕还有一番心思,只是会如何做,他却是不得而知,而且现在的一切,都还只是一座空中阁楼,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唯有真正开始推进,到时才能知晓,嵇恒真正在做什么,又会怎么达到。

另一边。

扶苏已听闻了改制府的消息。

当听到嵇恒说要另创‘民法’时,扶苏脸色不由一变,只是在一阵变幻后,再度冷静了下来。

他其实是赞成修改法令的,只是没有想到,嵇恒会这么干脆,直接掀了桌子,将旧有的法制,一股脑推向了军功爵制,继而在一块完全空白的领域,另创新法。

此举固然会让改制变得轻松很多。

却也给他带来很多麻烦。

不过。

扶苏也清楚。

这的确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不然光在旧制上拉拉扯扯,就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

而且有了新法,才会让朝臣不知所措,也才会让他们不得不做判断和选择。

军法的繁重,也利于他对军队的改革。

整体而言。

算得上是相辅相成。

而有了民法这个框架,大秦很多东西都会改变,也有了改变的理由和借口,再借助‘爵位’的本质,对天下施行一番‘推恩’,继而让民法如‘军功爵’一般,为世人接受。

只是对于嵇恒提到的教育、医疗等方面。

他心中始终抱有忌惮。

他总感觉,将这些方面放开,会对天下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影响到大秦对天下的控制,毕竟自古以来,擅长滋事闹事的,多是读书人,读书人多了,天下治理恐也会难上不少。

不过。

依旧是能接受的。

在仔细的想了一番后,扶苏颔首道:“虽然嵇恒的想法很大胆,也很别开生面,但不得不承认,的确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也唯有此法,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始终掌握着改制的主动权,不至于落入到朝臣的攻讦和争辩。”

“只是刚一开始就妄动了大秦根基。”

“今后只怕会更甚啊。”

“嵇恒啊嵇恒,朕可以容你,也准许你改制,但朕终究是有底线的,若是你真为你所谓的理想抱负,视朕的大秦于不顾,朕说什么都不会让你再继续的。”

扶苏喃喃低语。

这是他说给嵇恒的话。

同样,也是说给他自己的话。

想让自己始终保持警惕。

另一边。

改制府今日商会的内容,也很快传至到朝堂大臣耳中。

听到嵇恒口口声声说要另立新法,不少官员都面色一变,甚至是面露愠色,认为嵇恒太放肆了。

大秦本就以法立国。

他们对现行秦法是极为了解的。

若是另立新法,他们现掌握的秦法,也就成了无效之法。

虽名义上依旧在执行。

但按嵇恒的说法,那是军功爵下的法。

只适用于军中。

他们身在朝堂,又几人能领兵?又有几人能跟军队打交道?那可不就相当于,辛辛苦苦背了几十年的律法,一下子全都变成了空文,这让他们如何接受的了?

而且一旦律法变更,对于他们处理政事,也会带来很多麻烦。

这又岂是他们想见到的?

一时间。

群情激奋。

不少官员,尤其是御史府、廷尉府的官员,更是信誓旦旦的叫嚣着,要跟嵇恒理论一番,更有甚者,直接一份弹劾书送到了扶苏案上,想要弹劾嵇恒的胡作非为,还有人将整个改制府的官员都给弹劾了。

以彰正义。

整个朝堂因改制府的一次例外吵成一团。

不过吵的内容却极其一致。

都是在指责嵇恒。

翌日,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