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八卦记录(第3/5页)

华琼认真听了,点点头,对着眼前宽广的河水张开双臂,笑道:“且等着吧,知微,火凤旗帜,定然能在闽河之水上飘扬!”

她微仰头,高举双手,一个昂扬超拔的姿态,日光激越的打下来,在她线条明朗坚定的下颌上溅射开去,乌黑的发飘在风中,也如一面猎猎的旗帜,而她身侧,那同样优秀的女子,笑而不语,夕阳下眼波与这河水一般光芒细碎,神情却寥廓辽远,等待这浩浩山河,无声往眼底奔来。

==

七月初三,在天盛闽南布政使相送和西凉礼部迎接下,天盛使节队伍渡河而过,正式踏入西凉国土。

从官船上下来,脚步踏上西凉看起来和天盛没什么区别的土地时,凤知微有些感慨——自己竟然成为十数年来,第一次踏入敌国西凉的天盛人,想来便冲着这一点,便可以载入史册了。

西凉派出一位礼部侍郎,率领当地官府在边境迎接,这个礼制已经算是很给面子,等到到了京城,自然还有更高规格的正式接待,摄政王派礼部官员穿越大半个西凉将天盛使节队伍一路迎接到京,本身表现的也是一种尊重。

凤知微从官船上下来时,岸上鼓乐齐鸣,鸣炮三响,百姓们被拦在十步外,挤挤挨挨,好奇的看“天盛的官儿们”,西凉官员们,则含笑迎上来。

当先的西凉礼部侍郎柏德山,好奇的仰头看着官船上最先下来的少年,真的是少年,非常年轻,不过十八九岁模样,清瘦而秀致,却没有书生般的酸腐气息,气质雍容沉稳,像承了雪的巍巍远山,让人一眼过后便忘记他的年纪,他那眼神也很特别,并不像很多少年得志的重臣锋芒逼人,而是迷蒙温和,看不穿眼底天地,他随随便便披一件青色锦袍,姿态自如的下船,看得出经惯大场面,初秋的日光打在他肩头,整个人灿然若镀金光。

这就是天盛国士,名下无双,号称奇才的魏知?

果然……特别。

“那个是魏知哦?”

“好年轻……都说他文武全才,天盛皇帝最爱的臣子,也不知道真假。”

“自然是真的,不然怎么会派他来?西凉和天盛,可从来没有交情。”

“还是个漂亮少年郎呢,嘻嘻……和我家小桃儿尽配的……”

“呸,人家什么人?你家山村野丫头也想攀龙附凤?刘家的你真敢想!”

“怎么你们都知道这个人?”

“怎么不知道,那年他到南海剿匪,杀了不少海寇,俺姑姑家在南境靠海,说她们那边后来也清静了许多,说起来咱们西凉,也算承过人家的恩呢!”

一些看热闹的百姓,随心的谈论着,却也有更多的人,远远的不靠近,用森冷而警惕的目光,打量着光鲜庞大的天盛使节队伍。

柏德山听见身后百姓的指点惊叹,这才发觉自己竟然看人家看呆了,而且这个仰头呆望的姿势,怎么看都有点堕我国威,想着摄政王在他临行前关于“可尊敬不可迁就”的嘱咐,不禁唰的一下后背便冒出汗来。

赶紧上前,三步外站住,随着司礼官员的唱礼,淡淡一躬,“见过魏侯,魏侯远道而来,敝国有失迎迓,魏侯见谅。”

“好说好说。”凤知微早已将对方的失态看在眼底,含笑握了他的手,道:“承蒙大人远道相迎,魏知不胜惶恐,贵国物阜民丰,风物宜人,真是令人看花了眼,还得劳烦大人一路给我这土包子解说解说,请,请。”

她语气谦和,眼神亲切,令人一见便生好感,柏侍郎原本听说多了这位天盛重臣的“丰功伟绩”,很有些警惕和紧张,然而凤知微亲切又有分寸,令人如沐春风的态度,令他顿时放松,赶紧笑起来,双方各自介绍随员,交接礼节,一番热闹过后,浩浩荡荡继续上路。

按照柏德山的意思,是在这里休憩一夜之后,第二日再前行,凤知微却坚持立即上路——这里是闽南和西凉交界,边境地区,向来是摩擦最多的地方,这许多年下来,难免会有积怨,就撇开这些不算,当初娘率兵将殷志谅驱逐出天盛腹地,闽南边境可是战事最激烈的地方。

她和柏德山商量时,语气温和语意却很坚持,柏德山有心按照摄政王的吩咐“尊重却不迁就”,却发现和这位魏侯交涉,完全是徒劳无功,无论你想要表达怎样的意愿,最终都会被他牵着鼻子走,这人就那么淡淡微笑,听你说完,表示同意你的看法,然后——做他自己的。

往往一番话还没谈完,你就已经觉得自己再坚持很傻,因为只有对方是对的。

柏德山领教了凤知微的交涉艺术,一边想着这个可以学一学,以后谈判好用,一边安排人探路开拔,他带来了一千护卫迎接天盛使节队伍,按照凤知微的意思,五百前头开路,五百侧翼护卫,却用自己的两千护卫,将天盛队伍护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