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二更]378(第2/2页)

刘谈想到这里心念一动:“你回头把各个郡的季度总结都看一遍,然后汇总一下,回头我要看。”

朱山拊立刻精神一振:“是。”

他自从跟在北境王身边一直做的都是整理文书一类的工作,总觉得自己仿佛是个书童,好在北境王终于肯给他点事情做。

刘谈拿过敦煌郡的季度总结,这个形式是他新年过后正式点卯的第一天让人吩咐下去的,为的是更好地横向对比以前跟现在,顺便还让郡守们写出下一季度的季度规划。

其实无论是建设规划还是经济规划,最好是按照长线来,然后再分成一个一个小目标。

只是刘谈以前也就是在学习时事政治的时候接触过什么五年计划十五年计划,更甚至还有百年计划,可让他自己来他也搞不好,现在也没人会这么干,他也只能先按照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的小目标来,然后等熟悉之后,再来设置更大的目标。

当然说他没有长远目标也不算,封狼居胥嘛,也算是一个长远目标,唯一让人头痛的大概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刘谈拿着敦煌郡的季度总结,一时之间都有些没眼看。

他是看过朔方城的总结的,无论是在哪方面,那个增长都能让人喜笑颜开。

虽然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交税的功劳,但……这个时候就只看结果好了!

然而敦煌郡……经济也稍微增长了一些,去年敦煌郡郡守按照刘谈教的法子组织人开始弄葡萄干。

这个东西易保存,还是甜食,比起糖来要便宜一些,中途也不容易产生损耗,再加上刘谈经常往长安运东西,也会稍带一些到长安去贩卖,卖的钱倒也不少。

所以敦煌郡今年的财政扩大了一些,然后敦煌郡郡守就很朴实地写上了下一期规划:扩大种植园。

他发现敦煌郡郡守跟他大概是完全相反的,他弄出一样东西来之后就会想要继续弄下一样东西,上一样就交给别人去,他要去寻找新的致富途径。

但是敦煌郡守就是找到一样致富途径就先将这一样发扬光大,至于有没有其他计划,刘谈也不知道。

不过像是敦煌郡这样没什么人才的地方,敦煌郡守这样的稳妥或许会更好一些。

刘谈能够这么折腾第一因为他有钱,第二因为他有爹妈和哥哥支持,第三就是因为他手下有霍光这些能干的大臣。

他看了看敦煌的舆图果断说道:“过几日去敦煌看一看。”

苗瑞愣了一下:“殿下要将作坊建在敦煌吗?”

刘谈说道:“有这个想法。”

苗瑞有些诧异:“可是敦煌并不是大豆种植地。”

那里甚至连耕地都少得可怜,倒是瓜果一类的有不少。

刘谈看着舆图说道:“敦煌的确不是大豆种植地,但它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同时距离匈奴也近。”

丝绸之路的主意是一定要打的,大豆算得上是中原特有的产物,这年头只有特殊才有利润。

为什么瓷器和丝绸那么受欢迎,不就是因为国外弄不出来吗?

只是丝绸价格昂贵,瓷器运输不便,豆制品这种普通平民都能买得起的食物或许能够有更高的利润。

反正就算将作坊放在别的地方也要把大豆运输过去才行,等以后交通网建起来,那都不是事情。

有那么一瞬间刘谈甚至思索要不要规定各郡县每年税收的十分之一用来修路,修路要进行报备,看修哪一段,等到修完之后再报备,他再派人去验收。

不过很快刘谈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各郡县的税收如今用来做别的还来不及,估计是没时间管路的事情,更何况以后他们总能意识到交通不便的坏处,到时候他们会想办法修路的。

刘谈刚定下敦煌之行,那边霍光就匆忙走来说道:“殿下,长安发来邸报,说关市已经全部建好,初步定下夏至后的第一天开市。”

刘谈听后笑道:“巧了,通达城已经建好了吧?我正要去一趟敦煌,干脆连敦煌带关市一起看一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