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李贤因完全不知道自家艺人暗地里在做着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晚宴的事儿也很快被忘到脑后,那不是什么大事儿,别说现在了,就像周围人感受到的那样,一解决完,他当场就把那两个人的影像驱逐出了脑海,那不是值得他一直记着的人。

晚宴结束后的一整周,李贤因都在和LG地产方面交涉,谈了这么久,眼看也要走到最终签合同的地步了。

说实话,能有这个结果李贤因还挺意外的,打从一开始他就不太看好这个合作,双方不合拍的地方实在太多了,LG又是顶级财阀,李贤因一直觉得对方怕是没办法忍受自己的强硬态度,现在看来他倒是小看了人家。

还真是超出水准的能屈能伸,该说是大集团的气度?

好像说是走投无路更合适一点。

LG如此放低姿态绝对不是被他前段时间的一系列操作镇住了,主要还是和LG地产现在的市场份额有关系。

尽管LG是个大集团,但他们进入地产行业的时间确实比较晚,同等级大集团旗下所属的地产子公司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甚至人家子公司都已经上市了,他们才宣布进军地产业,被虐到爹妈不认也就是完全可以预测到的状况。

这种完全劣势的情况下,想要凭空制造出优势,来点大动作是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可大家都知道,想要有引人注目的大动作,那就得花钱,特别在本身投资就大的地产行当里,那就得花大钱!

作为能长期和三星打擂台的大集团,说没钱就太过了,但他们也和三星一样,是一个财阀性质的企业,这就代表着同样的股权分布复杂,股东会上好几派的人真要纠缠起来简直没完没了,

比起已经上市的三星物产和SK建设,他们确实落后太多,很多股东认为现在已经错过了投资地产行业的最好时候,拿钱花在别的地方回报率更高,没必要硬着头皮往地产行业里冲,LG又不缺这点扩展生意的机会,也就一直走在反对建立地产子公司的路上。

真要说起来,没这个子公司也不过就是在产业全面性方面没办法做到那么完善而已,远不如真金白银来得有诱.惑力。

尽管最后LG地产这个不受欢迎的子公司还是成立了,可获得的后续资源并不算太多,前期规划也比较混乱,目前手上只建起来一个住宅小区,陆陆续续的现在还没卖完,赚的完全没达到预期,以至于内部反对的声音更大了。

那之后LG地产就谋划着往专门建造商用建筑的方向发展,虽说住宅楼建好了其实更赚钱,毕竟生活居住的房子是很多人的刚需,不愁卖不出去,商用建筑则从出设计图开始就是和甲方的一场战争,付出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成本都高的多,大多数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可商业建筑也更容易成为地标,君不见有多少车站都是以某某大厦某某大楼命名的,这对于提升品牌效应很有用,更别说一大片的商业街区了,到时候以LG的名字命名,能够非常有效的开辟出一条属于他们的道路。

毕竟国内现在专注做商业建筑的建造公司并不多,大家都是两头兼顾,只对住宅方面有准确的规划,商用建筑就是有单子找上门来了就接,大集团的地产子公司还是足够专业的,只是在这种兼顾的状态中,想创造出什么让人惊艳的作品那真得看运气。

对于LG地产想要不走寻常路的计划李贤因不可置否,按照未来的记忆,他们的策划是成功的,之后十几年在韩国境内确实靠着这个策划占据了一席之地,可要说他们在建筑方面有多专业,真是仁者见仁了。

至少像是迪拜塔那样的真·国际地标和他们肯定没什么关系,不过对于李贤因来说,短期捞一笔还是没问题的,他又不入股LG地产,以后发展的怎么样和他没太大关系。

保守估计,现在他们投资的这个商业街区一旦开始运营,每年产生的租金以及其他交易都能让他们在两年内回本。

这是一个随便算算都能得出的结论,LG已经确认开发的地皮位置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按理来说应该有很多业内公司愿意和LG合作开发的,可现实是,LG最终找到了刚在地产界闹出大动静的“菜鸟”S.M RE。

实在是LG方面提的要求对于很多地产公司来说很不友好,对方要求商业街开发出来之后,署名权要完全归属于LG,其他合作伙伴都只有按投资额度分钱的资格。

地产品牌有多难树立起来大家都知道,一边要人家投大笔的钱,一边又和人说没有署名权,言外之意不就是把风头全都让给LG嘛,这完全是把别人都当成傻子好吗!

有几个地产公司合作投资了大项目却甘愿隐姓埋名,让大众以为这个项目全是合作伙伴制作的?!趁早滚蛋吧!真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