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李贤因的声明发出去不久,早上刚用一张背影图就嘲讽了他一波的T社这会儿却迅速转变了立场,在半小时内发表了一大篇狙击商业街项目负责人的文章,可算是在一天之内就把这场混战的双方当事人都骂了个实打实。

就因为这种无差别攻击,让一边围观的吃瓜群众逐渐相信他们是绝对中立的信息传播方,如果T社是任何一方的舆论帮手,怎么可能把自己人也一起骂进去?

讲真,T社损人时的用词确实比较辛辣,而且句句扎人痛脚,很少有人愿意让同伙如此嘲笑自己的,变相排除了T社会联合李贤因或者LG任何一方来操纵舆论的可能——至少在大众看来这种可能性是极低的。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远远低估了李贤因的脸皮厚度,让自己旗下的公司员工发布嘲讽自己的文章、甚至散布某些不靠谱的黑料都属于战略决策,他根本不会有任何难受的情绪在里面,脑袋里只想着用最经济实惠且简便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部分稍微冷静一些的媒体工作者只要坐下来仔细复盘一下T社今天一早一晚发表的两篇文章,就能发现他们早上针对李贤因的新闻其实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完全是标准的看图说话模式,在S.M的地下停车场拍了张李贤因坐轮椅的背影照就敢开麦嘲讽人家在LG的威势下尽显狼狈,着实有那么些为了流量不要脸面的架势。

他们才是不占理的那一方。

当然,T社在很多人眼中本来也不是什么正经新闻社,日常不要脸也不算新闻了,所以今天一大早搞那一出的时候大家并不觉得惊讶,毕竟T社也不是第一次蹭李贤因热度了,只是这次蹭得比较恶心,带人家tag说话还那么难听,新闻出来后不少路人都忍不住在评论区骂他们无良媒体。

这一招就是之后在国内暗戳戳流行过的反炒套路之一,先找媒体进行无根据抹黑或造谣,最好言辞能激烈一些,从而引起旁观者的心理不适,最终下场发表不同言论,以达到大部分人都能同情被抹黑者的目的。

李贤因当然不需要别人同情,但在打舆论战的时候,这点掌握在路人手里的同情分非常重要,决定了之后的言论大潮会向谁倾斜,而真正的社会大潮倾轧之下,就算是LG这样的财阀型企业也不得不考虑一下得失。

就今早的新闻来看,T社还是帮李贤因争取到了很大一波路人同情分的,反倒是今晚针对商业街负责人的文章恶意更大,透着股马上就要把人锤爆的气息,这才是真正想让对方彻底扑街的狠手。

《仗着LG的名号狐假虎威,究竟是行为欠考虑,还是别有用心?》

装着一副被网友喷了一天已经无力还手的模样,T社在这篇文章中的用词要比早上严谨很多,而且条理分明,让人信服的证据一茬又一茬地往上叠加,不怕你看不懂,就看你愿不愿意相信。

当然了,这篇文章也没披露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只不过通过表面中立的第三方平台把之前和邀请函有关的一系列事件都抖了出来,顺便还暗示了一下这位负责人是个靠后台挤走原本的负责人,这才得以空降上位的关系户。

不过撰写者在这方面描述得比较委婉,为了不让部分人思维过于发散,从而觉得LG地产可能是粗心大意寄错了邀请函,根本不值得抨击,笔者很快话风一转,提及了某些出席过商业街发布会的知名人物。

紧接着,他就把这些给发布会增添了无数光彩的人和邀请函事件联系在了一起,直接明示这几位大佬也遭受了同样的隐晦威胁,只是他们选择了妥协,选择了跑一趟息事宁人,没有像李贤因那样强硬,暗地里的交锋这才没能浮上水面。

这种说辞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尽管T社在这方面摆出的证据链不够充分,但大家都觉得他们不可能在这方面撒谎,人家大佬又不是瞎了,在这种关注度爆表的报道中出现自己的名字,一定会仔细核查事情经过,要真是借着他们的名头随便乱舞,T社不仅会损失掉大量民众的信任,还可能会被那几位大佬直接锤爆。

谁看都是得不偿失的行为,脑子没坏就不可能那么做。

于是在李贤因情绪激昂却言辞含糊的声明、外加T社看似不掺杂感情却证据充足的进一步报道之下,LG总部想把这事儿降级成私人恩怨的计划在两个小时内迅速泡汤,事情顺利到超乎想象。

最重要的是,被反向按在地上摩擦之后,LG方面也没什么后续反应,李贤因都没想到在这种舆论战刚开始打的关键时刻,LG的反应依旧这么慢。

该不会真以为想出这么一个毫无杀伤力的阴招就能高枕无忧了吧……

等LG的回复等到头上快要长出豆芽的李贤因看了眼时间,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网上的相关话题还非常热烈,许多日常工作比较繁忙的上班族这会儿才空出时间来参与讨论,热度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就这么消下去的,LG、或者说那位商业街新任负责人如果不尽快针对邀请函和盗取他人工作成果的事情做出进一步解释,可就彻底没有控制话语权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