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撒红包(第3/4页)

很快,在颠簸中,他们到达了溪水村的边界,从这里已经能看到成片成片的紫堇。

原本还不如一节手指长的花朵,如今堪比百合,它们成片成片的盛放在路边,梦幻到不可思议。

几乎所有的记者都取出了相机,开始拍个不停。

再往里走,他们看到了节节高的芝麻。

芝麻原本应该是草本植物,但此时,他们情愿称之为树,像蛋糕一般层层的白花,也让人忍不住喜爱。

走过珠帘一般的豆角田,视线终于不再受遮挡,大部分人都开始远眺,再次被远方的建筑震撼。

那事与周围的苍翠几乎融为一体的“水晶宫”,直视时它透明又清晰,微转视线,就会看到折射出的美景。

那光线是罕见的柔和,吸引人看上更久更久。

走进村中,刘灵不可置信的张开了嘴,原本的破旧的房屋群,像是彼此搀扶的高低肩,它们像极了落魄又凑合活着的暮年人。

如今却不同,整洁的外表,挺直的肩背,使它们重新焕发了青春。

来不及有更多的惊叹,溪水村的扶贫干部孙诚,已开始边招手边迎过来。

众人回过神,眼神中依旧残存着惊叹与憧憬。

原本的计划是先歇歇脚再采访,没想到队伍中的每个人都不愿意停下。

孙诚无奈只能带着众人去参观,有了解的人带着就有了另一种不同的体验感。

原来,之前的那种特殊植物,是可以当做洗手皂用的无患子。

原来,那空中如同翩跹蝴蝶的东西,是一种伸缩式的防水顶棚。

原来,那个美丽的花房,是属于村里的承包户的,他叫颜棠。

……

到了后续采访环节时,孙诚已经跃跃欲试,他的好兄弟颜棠还给他支了不少招。

于是,当面对央视记者时,孙诚开始说自己做的扶贫工作,溪水村一直以来的变化。

他不叫苦不叫累,只客观的陈述事实又不乏有趣,刘灵听的连连点头,心想:很好,一会儿的稿子主题有了。

年轻扶贫干部努力发掘贫困山村特色的那些年。

面对日报,他就开始说溪水村的长寿史。

虽然这点子是颜棠出的,但他也没说谎。

在古代时,当地拥有的长寿老人数量,也能算进官员的功绩中,所以孙诚说的内容都有据可考。

他们村曾经一个老人曾经活到了130岁,家中更是有一个佰草长生方。

报社记者听的连连点头,很好,要报道的内容有了——揭开长寿村的秘密!

……

当天中午,颜棠和木岚拿出了看家本事。

当一行记者们饥肠辘辘的回到农家大院时,还没进屋,就闻到了各种诱人的香气。

颜棠准备的十分充足,特别饿,着急拿东西填肚子的,就可以直接拿饭袋。

不着急吃饭,能稍稍等等的,就拿出粥。

粥分彩米粥、菜粥,还有富贵小店的招牌鹿肉粥。

菜品也很是多样,九成都是用村里自己种植的巨型菜炒的。

木岚作为顶级私厨,已经很久没接过这种大活儿,用的还是最近超火的巨型蔬菜,整个人都进入了一种亢奋忘我的状态。

最终的成品,不仅不会因为蔬菜变大,而变老变硬。

相反,因为很多菜太大,村民们暂时还不清楚这么大的菜到底成熟没成熟,就直接摘了。

其实大部分菜被摘下来时,还没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因此,众人吃的完全就是大型菜苗。

不仅嫩、脆,还营养丰富。

饭后时,颜棠直接从自己的阳光花房中挑出了今年的第一个巨型西瓜。

因为对那座花房格外喜爱,所以不少记者听说这瓜是从那里摘下来的,瞬间看过去的眼神都不同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颜棠用刀一切,清脆的“咔嚓”声传来,无需更多外力,那瓜就用最清脆的声音裂成了两半。

瓜香弥漫时,有人又端来了一篮篮李子。

这下饭后水果也有了。

众人吃地肚儿圆,一个记者即使撑的打嗝,还不忘拉着颜棠说:“太好吃了,全都太好吃了,您考虑做个美食专访吗?”

当天,颜棠随手带了的一批酒囊也卖光了,为了给媒体人们留个好印象,颜棠还送出了一批妙姐做的手工作为伴手礼。

隔天,怀揣着探究“华国到底隐瞒了全世界什么秘密”的外媒们,陆续抵达了这里。

他们张扬又热情,看什么都像奇迹,到了美食环节,更是将之吹上了天。

颜棠几乎开始猜测,现在就已经这样了,那等他们回到各自的国家,又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最近深受对方彩虹屁荼毒的颜棠,决定关注下外媒的报道,最起码,把他们的彩虹屁话术学过来,转身再吹给陆听梵听。

颜棠最近实在是忙,来回撩闲的陆听梵像是无数次伸出爪子诱惑铲屎官的猫,然后铲屎官却只知道工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