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第3/4页)

初,流出的只有试题,并无答案,魃宥召集多人一同探讨,才做出一份试卷,即便如此,主观题是否切合出题人之心,他们也说不准。

算学还好些,都有固定答案,他请来的学子中能人辈出,三人用三种不同方式得出相同答案,这样的,就把解法都放上去了。

白鹭洲书院的夫子研究答案,时常被启发,他们认为,无论是提出攥集子的人也好,解答案的人也罢,都有精妙之处。

也有夫子捻着“序”道:“高长松这名,我似听过。”

一旁的夫子立刻摇头晃脑问道:“你是喝过白酒,还是听过《牡丹亭》亦或是往勾栏瓦子跑?”

这三样都是新生事物,近一年在大安很流行。

这些夫子性格各不相同,有高不可攀、不染凡尘的,也有风流倜傥,留恋人间繁华的。

那人说:“白酒喝过,《牡丹亭》听说过,勾栏瓦肆听说过。”

这些太火,想不知道都难。

“这些都是高十二郎做的。”

对方“哎呀”一声,似忽然想起在哪听过他名字:“原来如此。”

又有人看着总结分析说:“他说我爱出这题,我这次偏不出……”

大安版五三,不仅使广大学子迸发出刷题的热情,还激励着老师们不断升级。

真是可喜可贺。

……

书院选拔考时间正值秋闱,共考三轮七日。

头一轮是登天梯,先前说过,白鹭洲书院建在江心洲,这江心小洲天生一土坡,书院建在土坡上。

头一关,就是以双脚丈量土地,一步步走至大门口。

这难吗?当然难,不是说土坡有多高,楼梯有多少节,是先辈在江心小洲上设立的阵法太多,说还有诸葛亮的拿手好戏——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是阵法的一种,听闻诸葛侯也只学了个皮毛。

第一关占三日,这三日中没摸清楚路子的,只能含恨淘汰。

至于剩下两场,就是考试,笔试考三天,画符箓最快,一天了事,整个考试过程中不得带储物空间,若缺了什么,只能像科举人一样,背个包袱扛进去。

进去前还要进行严密的搜身,每年总有人想带点不该带的东西进去。

高长松听后紧张不已,他想道无数考完科举后太累,撅过去的例子,只想高香兰那么小小只,看着又柔弱,真能撑得住七天吗?

她这小身板……

钟离珺心大,遇上重大事,他都跟高长松形影不离,于是这回“送考”,他也来了。

钟离珺说:“二娘修为不高,但胜在扎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她身板没高香兰结实,那也是跟高香兰相比,掌握符箓没有高翠兰快,却胜他人远矣。

人看着瘦瘦小小一只,是她天生吃不胖,实际上脸有红似白,别提多健康了。

钟离珺修行的时候,就经常一个人打野食,除妖,他住在丛林里,像住自己家。

高长松还是不安,他想,钟离珺儿时是个小子,高玉兰是丫头,这就不大好比了,更何况她平日在家苦读,也没跟村上的调皮蛋一起遛猫逗狗,放一个文弱的小姑娘出去,他不放心。

可眼下局势,哪里是他说不放就不放的?高长松只能像老母亲一样,帮她打包行李。

起初,高长松带了四五套换洗衣物跟鞋,又带盐、胡椒、葱姜、八角等一应调味料,打出了巨大的包裹。

他看着,还没等人说话,自己先否了。

高长松想:这不行,包裹太大,得把她瘦弱的肩膀压垮了。

精简精简再精简,可高长松自己没荒野求生过,他搞不清该带哪些,不该带哪些,最终还是求助了钟离大郎。

钟离大郎早就等着了,经他一出手,换洗衣服变成了一套,调味料只剩盐。

高长松欲言又止道:“这……是不是太少了。”轻装上阵不能极端成这样吧?

钟离珺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道:“这你信我。”

他是专业的!

*

这方面,高玉兰是个有主见的,高长松的大包袱她敬谢不敏,钟离大郎的包裹她高高兴兴接了。

高长松觉得让小孩儿背个包裹实在不像样,找技艺精湛的绣娘给她裁了个书包,一身衣服也是重做的。

这就不得不赞一句,修真界就是好,没有结实耐操的牛仔布,却有刀枪不入的金蚕丝。

高长松也没大理解,这金蚕是个什么玩意,只知道它丝织出来的布能做防弹衣。

这很修真。

高玉兰考试当天,全家都来送考,这全家还包括驩头他们,高长松租了辆车将他们拉过去。

这天去白鹭洲书院的人太多,车还得预定,等到了现场,又是人山人海。

高长松咋舌道:“不是说炼器师稀少吗,怎有这么多人?”场景之火爆堪比元宵节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