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八月下旬, 天气依旧炎热。蒸腾的热气像火炉一般炙烤着大地。一阵马匹急速经过,激起烟尘,热浪仿佛波纹一般辐射开来。太阳快把人给烤化了。

王姝戴着草帽抬头看了看刺眼的天空, 热得一只鸟都没有。蝉鸣歇斯底里,刺得人头皮发麻。

再有一个多月,就该是粮食收割的季节。

王姝近来盯试验田盯的有点紧, 生怕临门一脚给她出什么意外。这种时候要是出意外,她真的能以头抢地,哭到昏死。今年的稻种不出意外产量应该会比去岁要好, 且水稻的品质也会比去岁好上许多。但到底最终结果会如何,还得看收获上来的成果。

“姝儿?这么热的天还要去北郊庄子上?”萧衍行近来尝到了点甜头, 变得有些不知节制, 整日的赖在王家的小院里不走。王姝都怕他避子药吃多了,以后会不孕不育。

“对,”王姝特意换了一身方便行动的短打, 站起来拍拍膝盖, “我去看看,这个时候不能出事。”

萧衍行想想, 跟着一起去。

自从他知晓试验田的产量后, 对王姝的试验田也上了心。这几个月,时常会抽空过去看一眼。水稻的涨势也确实是好, 郁郁葱葱的, 比一般农田里的粮食要健壮许多许多。过几天他就要暂时离开凉州去西北边境, 说不定会赶不上试验田收成的时候,自然要过去看看。

两人一起上了马车, 很快到了庄子上。

虽然还有一个月才会收成,但这时候作物也长得差不多了。最后的阶段, 是为了让水稻颗粒增重的。此时看着满试验田的沉甸甸稻穗,以及又饱满又大颗粒的粮食,萧衍行的心中不禁升起一阵激动。若是百姓也能有这样的良种,大庆就会少很多疾苦。

他跟着王姝在田埂上走动,学着王姝检查稻穗,倒是也慢慢能听懂一些。

王姝:“……若是哪日你不想当皇帝,跟着我学农科吧。”就这理解能力,不跟着她搞科研都是浪费。

萧衍行笑起来:“你是想收我为徒了?”

“你要是愿意拜我为师,我倒是不吝啬教你。”知识这种东西是需要传播的,只有学习的人多,教学相长才会有更多的突破。这么多年,王姝一个人搞研究,连个讨论的人都没有。

“当真?”

“当真啊,”王姝抬眸看向他,“若是有人像你这样好教,我是有耐心教的。太笨的不行。”

萧衍行愣了愣,问她:“姝儿这是在夸我?”

“算是吧。”

见他眼睛笑得眯起来,王姝有点不爽,又补了一句:“我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

萧衍行点点头,对她的态度丝毫不在意。抬眸看向一望无际的油绿油绿的水田,忽然轻声说:“若有朝一日,完成了心中抱负。随你一起归隐山林,种种地也不错。”

……

萧衍行过两日就离开了凉州,前往了西北边境。

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么凑巧。一直拖延着没到的册封的诏书竟然这个时候抵达了凉州府。宫里派出的人走到凉州就不愿在走了,等着皇子府的人去凉州府接旨。

萧衍行一行人已经进了龟兹,不可能这个时候赶回来。圣旨大张旗鼓的抵达了凉州府,接旨的就只能是女主子。而花氏已逝,萧衍行府上根本就没有女主子。唯一能算得上体面的,就是被册封为侧妃的王姝和杨氏。其中,因王姝是生子有功,就更需要出面接下这份诏书。

换言之,王姝和杨氏出面,且两人需要前往凉州府接下这份诏书。

且不说这消息一传来临安县,萧府上下都气红了脸。

圣旨代表了皇帝,确实人人都该敬着。但圣旨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皇帝已经下旨,且让人千里迢迢将圣旨运送到凉州来,本意就是将旨意传达到。结果这些人好生威风,竟然临到门口不走了。胆敢要求皇子府的人去凉州府接旨,好大的胆子!

府上的人为此愤怒不已,圣旨却不能不接。尤其是宣旨之人一路大张旗鼓,皇子府这边迟迟不出面,会被人拿捏话柄。京城那边人正等着抓萧衍行的辫子,他们心中不满也只能安排王姝和杨氏出行。

临安县离凉州府不算太远,马车跑起来两天就到了。王姝心中倒是没太多的抱怨。

不过既然要与杨氏同行,临出发前一日,王姝得回萧宅一趟。

姜嬷嬷有点不放心,总觉得王姝离了王家就会被人害了似的:“主子不过去住不行么?如今殿下人不在府上,那边什么状况也摸不准。你的身份不一般了,还有两小主子要照顾。过去这一趟,也不知后宅那些人怎么想。不如在自家住,安心省事儿,明日再赶早过去。”

“明早赶不及。”王姝倒是想,但是一直不露面也确实不像话,“我过去住一夜就走,不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