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一百六十四章 开国之难

长孙无忌下意识地看向李世民, 满眼都是——说好的让我做尚书右仆射呢?

难道没有封吗??

注:唐朝的中书令(中书省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后改为尚书仆射,尚书省长官),及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都是宰相。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说没有善终本来挺生气的, 但被他这么一看又有点心虚,他是想封辅机为尚书右仆射来着,可观音婢说长孙家太过荣宠, 恐极致的富贵会带来灾祸,让他缓一缓。

难不成缓着缓着不封了?

应该不会吧……

长孙无忌见状, 瞪大眼睛,二郎你!还真没封啊?

不对啊,他作为托孤大臣, 不可能连个宰相都混不上。

嗯, 宰相里肯定有他,房玄龄和杜如晦肯定是嫉妒他。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看着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眉眼交流,还有什么不明白:好哇,原来陛下和辅机早有默契,呵呵,那我们呢?大家都是秦王府邸出来的,凭什么辅机就得陛下另眼相待。

陛下的大舅子就了不起吗?

众人酸了, 目光怨念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头都大了,“不是,现在在说岳飞, 谈论这个做什么?也许明相篇并不是意难平而是人气或者功绩呢。”

话落, 又道:“岳飞能被后世评价为千古完人,想来样样都不差,也不知他会去哪个朝代。可惜好好的一个英雄,竟落到这般田地, 要是在我大唐,何至于如此。”

贞观群臣:“……”陛下你这话题转得也太拙劣了。

“总归不会来大唐,大唐又没有失地可以收复,”长孙无忌:“论人气或者功绩我也不差吧?之前那本《威凤赋》就是写我的,功绩就更不用说了,《唐律疏议》我编撰的……”

房玄龄不赞同道:“大唐怎么就没有失地可以收复,安史之乱后大唐疆域缩水,正需要岳飞这样的人才为国效力。”

“《威凤赋》是陛下写给谁的还不一定呢,后世都没有定论。论功绩,我也不差啊。”而且他才是中书令,是宰相。陛下一登基就封的宰相。

杜如晦见他们两都有《威凤赋》,就自己没有,忽然觉得自己落了下风,“陛下,《威凤赋》到底是作给谁的?”

李世民:“……玄龄说得对,安史之乱后大唐丢失安西都护府,连河西走廊都丢了,这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怎么能丢呢。”

众人:“……”

李渊在旁边看得不亦乐乎,就差手里拿着一片瓜在啃了。

大秦

秦始皇:收复汉土?

想到天幕不止一次提到收复汉土,秦始皇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大汉当真这般深入人心?不仅以汉人自称,还用汉土来代替王土。

这难道就是两汉四百年的成果吗?

秦始皇眸光微动,望着天幕不知道在想什么。

【而且岳飞也不能回大宋,再就业的规则不允许。

阎王问岳飞除了大宋外想去哪里?

岳飞:若不能复汉土,去哪又有何区别?

阎王想了想,有一个朝代也和宋一样被异族入侵,在被异族入侵之前,还有十支起义军,这些起义军的人数至少两百万人。

其中两支起义军有以下暴行:

李自成武关屠城、水淹开封;张献忠六安暴行、霍山暴行、简州暴行,暴酷亘古未有,屠武昌、初屠成都、再屠成都、屠成都。

清军的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五千万人惨遭清军屠杀。

岳飞震听得额头青筋凸起,拳头硬了:清军?和金军是什么关系?

阎王:也没什么关系,就是都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一个叫金国,一个叫后金,后来改为大清。

岳飞:???这还没关系?

阎王:除了这个能满足你收复汉土外,其他的就是元末明初、汉末国、八王之乱后的南北朝,你自己选一个吧。

不出所料岳飞选择了去明末,满清入关虽然有捡漏的成分,但不得不说当年的满清简直是套了主角光环,运气真的是好到了爆棚。

细观明史不难发现满清能入主中原统治中国真的宛如开挂。当时满族人口加上包衣奴才还不到百万,八旗战兵也就十余万人,而明末人口将近一亿人。

近千倍的差距,满清竟然能够一口吞下大明朝,而且没遇到过什么艰难的阻碍。这运气谁看了不说一声欧气爆棚?

换成其他朝代或其他对手,满清绝对不可能那么顺利,例如换成汉末的国,谋士、战将如云;隋末的十八路诸侯和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是厉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