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4

◎报!五千草原骑兵进村啦!◎

为了接收这五千百姓, 县衙上下忙碌了整整三天时间。

不仅临时拟定了各项关于新搬迁来百姓的落户政策,还让医馆提前开业,给百姓们治病。

由于民生安抚工作做的好, 百姓们很顺利便融入了江县。

但这只是个开始。

民生、城建、医疗、教育、军事五个大方向同时推进工作,陈庚年虽然只做规划把控,不用事无巨细操心,可还是得过去亲自看一看。

这就是‘一把手’的职责所在了。

备战时刻,陈庚年去露露脸, 和百姓、士兵们说说话,其实都能起到定军心、鼓舞士气的大作用。

所以今日,确定五千百姓顺利接收完毕,工作告一段落以后。

陈庚年特地空出一天时间,在富老爷子的陪同下, 准备去各地视察一番。

临出衙门之前, 他想了想,把赵强也带上了。

礼房最近主要的工作, 不再仅限于‘讲故事’, 他们后面还得跟学堂的孩子们合作,一起负责在县区里扫盲,和战时应对科普。

“县太爷,富先生, 我们先去哪里?”

县衙外, 赵强牵来了马车,询问道。

如今县区里的水泥路基本都已经修缮完毕, 走马车相当方便。

富春前几天又给江县带回来二百二十匹草原马, 县衙原本就有两匹马, 又从这批马里挑选了五匹, 目前马棚里一共是七匹马,全都配了板车。

以后县衙的人办公务,就不用再辛苦走了,而是可以骑马、或者坐马车。

“去居民区吧,先去医馆一趟。林大夫医术高超,不管各种疾病都能诊治。但医馆的作用,可不仅仅是治疗百姓,将来,还得上战场治疗伤兵。”

陈庚年搀扶着富春坐上马车,说道:“战地救护工作,绝对不容忽视。医馆开业突然,我还没来得及把这事儿安排下去。等从医馆出来,去学堂,刚好这俩挨得近。”

富春闻言笑呵呵说道:“我听说,学堂里的小学子们,最近天天眼巴巴盼着县太爷您过去呢。”

提起这事儿,赵强也笑:“王夫子被闹得遭不住,来县衙跑了好几趟。县太爷,富先生,你们坐稳了,驾!”

赵强赶着马车,一路平稳的在水泥路上奔驰。

最近城建工作临近收尾期,整个县城焕然一新,水泥路、新砖瓦房,再加上热闹熙攘的人群,瞧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商贸街周围,是繁华,是忙碌。

那么等马车到了居民区,感受到的则是悠闲、安逸。

早上,男人们出发去军营,女人们则是忙着去上工。

老人吃过早饭后,带着家里的小孩在街道上悠闲散步,道路两旁的树木随风摆动,花坛里传来花草的清香,要是走累了,路边还有长椅可以歇息。

哎呦,这种舒服的天气,什么都不干,坐在这儿发一天的呆,心情都是好的。

听说等这阵忙完以后,居民区规划好的小公园也要开始动工修建了,到那个时候,茶余饭后去公园里遛遛弯,更舒坦呐!

而在居民区中心位置,‘江县第一百姓医馆’修缮完毕,最近已经开业。

再往东边稍微走点,则是‘江县第一百姓学堂’。

提起这事儿,江县人心里就觉得熨帖。

因为学堂和医馆,都是以‘江县百姓’的名字命名的,以后大家看病啊、家里的孩子读书啊,县衙都会给相应的报销,说是医疗、教育保障。

不愁吃饭,不愁住房,不愁看病,不愁孩子上学。

那这日子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全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呐。

单从这些百姓悠闲的姿态里,就能瞧的出,大家对现在的日子有多满意。

陈庚年和富春一路坐着马车,来到了医馆。

“我听见马蹄的声音了,应该是又有病人来了,我出去看看——”

马车刚到医馆,里面就有人应声跑了出来,瞧见车上的人,声音顿时变成了惊喜:“呀,是县太爷!”

跑出来的是个江县妇人,她叫做吴秀,是顾家村的。

前几天,就是她负责接待的周禾老娘和媳妇儿。

时间线再往前推,回到当时那场恐怖的沙暴,吴秀家的房子因为窗户被吹开,差点垮掉,后来还是邻居嫂子翻窗户进来,帮她关上了窗户。

再后来,县衙带着火炕技术,展开了灾后安抚工作。

县太爷还亲自来了顾家村,吴秀家里是全县第一个盘火炕的人家呢!

“是你啊。”

瞧见吴秀,陈庚年隐约还有些印象,他笑道:“来医馆工作还习惯吗,对了,你家的房子后来怎么样了?”

没想到县太爷还记得自己,吴秀更加激动了。

她振奋道:“多谢县太爷惦记,我们顾家村现在日子好起来了,主要是菜园子多,种的菜也算鲜灵,现在隔三差五就能往凉州那边送新鲜蔬菜。我家也赚了钱,今年一开春,大家一张罗合计,全村都把砖瓦房给翻盖起来了!您是没过去瞧,我们村啊,现在漂亮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