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169

◎温暖惬意的寒冬,灯火辉煌的新年。◎

系统奖励的那些新型农作物种子, 经由蒸汽拖拉机大批量种植。

到了金秋九月,这场遍布整个江国的超级大丰收,让无数百姓们兴奋到合不拢嘴。

棉花、大豆、红薯、玉米、小麦、甜菜、土豆, 包括南方金州附近的改良水稻。

这些农作物中,尤其是红薯、土豆这两样,亩产量都达到了恐怖的三四千斤!

除此之外,棉花可以用来做衣裳。

大豆,能用于榨豆油。

人们日常吃饭的粮食, 再也不仅仅局限于大米、小麦,还会有玉米、土豆、红薯。

而东北、西北地区,还种植了大量可以用来制作白砂糖的甜菜。

粮食收成、种类,变多了,人们下的力气反而少了!

就比如黄六妮家。

她家种植的小麦, 玉米, 有专门的蒸汽收割机来负责收割。

棉花稍微麻烦点,需要自己去地里采摘, 但这玩意儿最金贵, 基本上你还没开始采摘呢,洛州城里的棉纺厂都有人提前来打好招呼——采摘晒干后,厂子会专门派人来收。

像是大豆,那就更紧俏了。

可以自己带着大豆, 去磨油坊里让人家帮忙榨油, 或者去豆腐坊,用豆子换豆腐。

若是家里大豆种植的多, 豆油厂也会来你家里收豆子。

土豆和红薯收成太多, 家里实在放不下。

留下来一部分, 其余的都可以卖给工厂。

土豆这玩意儿, 不管是炒、蒸、炖,都好吃的很,而且可以久放。等到了冬天,不愁没有菜吃。

至于红薯,放到地窖里,煮玉米糊糊的时候丢进去,甜滋滋的,好吃的很。

也能打成红薯面粉,蒸窝头,或者切成片晒干,这样能放的更久,煮红薯片玉米粥。

当然还有更绝的,烤红薯!

烤红薯不能要大的,就要那种小的,细长条,卖相不好的。晚上烧火做饭的时候,在灶台边贴一小堆细条红薯,烤熟以后那个滋味,真的香甜软糯!

用黄六妮他爹的话来说就是——给肉都不换。

但现在说起肉,大家更是笑的咧不开嘴。

洛州大大小小的养猪厂,也开了不少,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不少。而且人们赚的更多了,在吃穿用度方面,也不再苛待自己,偶尔割点肉回来,炒个菜,美的嘞!!

豆油又香又便宜,味精、酱油也走进万千百姓家。

甚至因为洛州产煤,一些家里都忙着上工的百姓,已经开始不烧柴火,每天烧煤炉子做饭啦,方便舒心的很!

小麦收成增加,也让洛州开了一些白酒厂、啤酒厂。

忙活完以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一口肉,一口酒,那滋味,才真是好生活。

像是黄六妮家这样的情况,在洛州,在金州,在京师,在整个江国都比比皆是。

“最近洛州城里贴了公告,说是今年冬天会特别冷,搞不好会下暴雪。官府接下来会一个村一个村的排查危房,城外开了好多家砖瓦厂,今年要是盖房子的话,国家还给相应补贴。因为咱们洛州是产粮大区,国库里好多的粮食,都是咱们洛州缴纳的,陛下特地给咱们的福利。”

黄家。

狭小的客厅里,挤着十几口人。

黄六妮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说自己的想法:“咱家现在赚钱的人多,这几个月下来也攒了挺多钱,家里粮食也够吃。我琢磨着,实在不行,咱就把房子给盖了,多盖几间,踏实过个冬天,也不用担心等冬天遭冻。”

吓!盖房子?

她向来有主意,可突然要盖房子,黄家老爷子、老爹都心里没底。

但最后大家一合计,这盖房子的钱,还真能拿出来!

这个时候,人多的好处就来了。

一大家子,收成多,赚的多,合资盖房子过冬天,还真不是事儿!

除了盖房子,黄六妮还说了个事儿:“七妹、八弟年纪小,在家也干不了重活儿。最近洛州办的学堂正在招人,我琢磨着,让他俩都去读书吧。”

要是以前,黄家老爹肯定不答应。

他们就是农村的‘土泥巴人’,读啥书啊,根本读不起!

七弟还好,八妹一个女孩子,就更别指望读书了!

可现在,黄老爹竟然破天荒第一个点头答应:“行,这事儿听六妮的。”

自从洛州女工作坊开始兴起以后,大量的女性走上岗位,赚的比很多男人都多。人们的观念就开始转变了,甭管男女,一样赚钱,谁赚得多谁就更厉害!

那谁赚得多呢?

当然是读书会识字儿的啊!

就比如黄家老爹在的厂子里,那些技术指导岗位、管理层,拿钱多的,都是识字儿的。

还有一些女人进厂子里当领导,别看人家柔柔弱弱的,可人家就是懂得多,啥事儿一点就透彻,在厂子里指挥着一帮男人干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