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172

◎帝后大婚,磕家团圆,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陈庚年倒是没想到, 顾金此人竟如此生猛,不仅收归了东洋国,甚至还在归程顺手歼灭了葡牙国的战舰。

系统更是给出了【统一全球】的新任务。

这——听起来又是个相当艰巨且漫长的目标啊。

但陈庚年此时已经无暇顾及其它。

因为他的婚期到了。

还有, 倭寇被全部歼灭,南北一统。可南方如今被折腾的满目疮痍,急需建设支援。

好在经过去年秋天、今年夏天两次丰收,江国北方如今粮草充沛,经济复苏。

于是, 大量的粮食、商品、棉衣、药品被征调去南方。

一直在凉州等待许久的剩余江县人,也分批次去了南方各大州城帮忙搞建设。

与此同时。

富饶的南方物资,也跨过长江,被送来北方。

别的先不提,只说盐这一项, 就足以让整个北方地区百姓欢呼了。

统一南方后, 陈庚年让户部带领着新型晒盐法,去东南沿海地区晒盐, 开采盐田, 并且开放了私家盐的权限。

先前的王朝控盐、控铁,是因为需要敛财充国库。

可如今的江王朝,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不仅农业收成好, 商品经济同样发展起来。短短两次丰收后, 江国的国库早已充盈起来,自然不需要铁、盐来赚钱。

除此之外, 像是南方的橡胶、甘蔗, 茶叶等等, 都在刺激着全国经济的流通、发展。

甘蔗填补了南方制糖业的空缺。

而南方产茶叶, 大量的茶叶运送往草原,换回来肥沃的牛羊、马、珍惜的皮毛、以及矿石。

至于橡胶,作用就更大了,它直接带动了一个新兴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兴起。

如今金州、京师、洛州、凉州、定州五大州城,已经率先发展起来,城市里的路面全部重新铺设成柏油路,路两边也都安装好了路灯,商品经济带动百姓生活富裕。

州城里,家家户户都有人每天需要外出上工。

人们赚到了钱,日子越过越好,对生活的品质自然也会要求的越来越高。

每天走路去上工,反而成了最劳累、浪费时间的时候。

于是,自行车便应运而生。

南方橡胶林众多,也探测出了新的油田,虽然没有京师的希望油田那么大,但也足够带动初步阶段南方地区的发展。

而自行车厂更是给南方地区的百姓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随着小冰河时期来临,南方地区也逐步开始变冷,金秋十月,明显比往年冷了不少。

据朝廷下达的告示上说,以后南方的冬天说不定也会频繁下雪,甚至还有可能是暴雪。所以让百姓们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换做以往,人们肯定慌啊。

可现在,有拖拉机帮你种田、开荒地,州城里各大厂子都在招工。老百姓们不用担心田地没有收成,还有钱赚,慌什么?

甚至连即将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朝廷都提前做预警,让人们做好对抗寒灾的心理准备。

这样好的朝廷,这样好的江国,百姓们心里感激的很呐。

而南方地区生产出来的自行车,运送到金州、京师以后,不出意外也获得了百姓们的热切欢迎。

因为真的很方便呐!

那圆乎乎的两个轮胎,也不知道怎么弄得,人坐上去以后,脚轻轻一蹬,嗖的一下就能跑起来了。

自行车刚出现在街头的时候,造成的轰动可谓是相当巨大。

大量的百姓们都争相跑来看热闹。

短短一段时间过后,自行车,便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潮’的商品。

甭管大街小巷,只要你骑个自行车出门,必定会成为最耀眼瞩目的存在。

很多富绅老爷们,甚至连轿子都不坐了,着急吼吼买了自行车,在家憋足劲吭哧吭哧学习骑车,为的就是能上街做‘街溜子’。

这种事儿,新时代的‘老弄潮儿’裴仲、陈申、胡志峰等人当然不会错过。

老哥几个见天儿一起约着串街骑行,因为他们各自的儿子都是人中龙凤,权势通天。所以自然成为了金州、乃至于京师城里‘富老头’群体当中的核心圈。

骑自行车,戴眼镜,手持拐杖,拎着鸟笼,都是他们老哥几个带起来的风潮。

给其余富老头们羡慕坏了。

当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仅仅靠自行车,已经有点不太能满足百姓们的需求了。

草原那边,除了牛羊,还有鲜奶、乳酪。但因为路途遥远,跟本送不过来中原。

再比如,洛州的小商品,西北东北地区产的糖,在北方地区运输慢一点还行。可一旦送往南方,就得走船运,一是时间漫长资金回流慢,二是增加运输成本。

包括南方的盐,甚至各种瓜果、海鲜,都没有办法完成及时交互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