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两份大礼(第2/3页)

只要等到了来年六月,曹操便是对徐州再有念想,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老阴货的分析堪称是纵观全局了,林墨想到的、没想到的,他都做了说明。

不管曹操是出于哪一种选择,他都是建议走最稳的路,那就是保证明年六月前不发生交战,过了这个节点,袁绍大概已经平定了幽州,成为了曹操的头号威胁。

那时,他就不得不放弃徐州了。

吕布算是彻底明悟了过来,但还是习惯性以求证的目光看向林墨,见后者肯定的点头,才开口道:“好,各部练兵依旧,萧关沛城的防御不动,再加大斥候的活动区域,以不变应万变吧。”

曹操明明病危了,还要如临大敌,吕布觉得老阴货有点过于谨小慎微了。

打仗有时候靠的还是莽。

毕竟林墨也点头了,尽管吕布很失落,还是勉为其难的照办了。

“岳丈大人,其实彼此休战,联合抗袁,对我们是最好的,有些事情,曹操能做,我们却未必能做啊。”看出了吕布的失落,林墨带着玩笑语调安慰。

“不管什么时候,允文都能清晰的判断出局势,老朽钦佩。”贾诩笑呵呵的拱手。

起初对林墨,是一种欣赏,东林口大败后,看清楚了林墨扛纛人的身份,便确认他就是吕布的接班人。

他日为人主,相比于精准的战局洞察力,是要比这一身谋略还重要的。

就比方先前林墨那一席话,贾诩便深以为然。

曹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战争,是因为他折腾的起,真要是把徐州、淮南都打下来了,他也有能耐快速稳定局面,因为他的背后是朝廷。

可吕布不行,退一万步说,曹操真的死了,侥幸拿下了豫、兖二州,吕布也没有这个能耐在短时间内稳定住局面。

稳定徐州,靠的是陈家、鲁家在背后发力,稳定淮南,靠的是刘晔、乔家的影响力。

豫、兖二州,尤其是兖州,长期都被颍川一脉把控,吕布根本拿捏不住颍川俊杰,到头来不过是得了个狼烟不止的后院罢了。

更何况,在与曹操的对抗中,他可以失败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吕布不行啊,一次就能把他打垮了。

这就是底蕴,曹家和夏侯家的底蕴,颍川一脉的底蕴,甚至是傀儡皇帝刘协的底蕴。

这种底蕴不是凭借着奇谋妙计或那些发明,能一年半载就迎头赶上的。

这个道理,吕布不明白,可林墨明白,这便足够让贾诩心安了。

反正啊,你们翁婿,还得是以小的为主。

“抗袁……”

吕布恍惚了片刻,往昔回忆浮现,不由感慨一笑,“当年我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宰了他,可惜啊。”

他想起了那个敢于在朝堂之上抽出宝剑对权势滔天的董卓喊出:我剑也未尝不利的年轻人,转眼都过去九年了。

“岳丈大人万不可轻视袁绍,他可不是袁术,是实至名归当今天下第一诸侯。”

吕布摆了摆手,叹了口气,“知道,中秋前夕北国暗子回禀,袁绍兵马不下三十万,光铁骑就超过两万人了,还有各式冲阵的战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草、军械,我可从来不敢轻视他。

方才只不过是一时感怀罢了。”

“这么多?”这回换林墨咋舌了。

兵力先不说,光是两万骑兵就够吓人的,还有战车……

说来尴尬,辅佐老岳父一年多了,连战车长什么模样都没见过。

要这么看,老袁同志是真的壕无人性啊,这还能败给曹操,也是尴尬。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从未与袁军交战过,不知他们战力如何。”贾诩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分析完曹操诈病也应该掀不起太大的浪潮后,众人讨论的话题已经变为了明年对抗袁绍上面了。

一直都没有机会说话的赵云终于开口了,“袁绍麾下有四员大将,号称河北四庭柱。三军大纛的颜良文丑,袁绍赞其二人之勇不下温侯。

末将与文丑有过一战,其枪法凌厉,极为勇猛。

还有两人是张郃、高览,据闻此二人也是勇冠三军,骁勇非凡。”

河北四庭柱……

吕布波澜不惊,他最不怕对方骁勇了,袁术还说纪灵之勇不在自己之下,实际的水分只有战场上见真章。

见吕布不为所动,赵云便继续道:“论及战力,袁绍麾下最精锐的是两支队伍,其一是先登营,先登营人数八百,尽皆持重弩,精准无比,例无虚发。

界桥大战之时,公孙将军率白马义从欲破袁绍,不料袁绍将先登营藏于队列之中,待得白马义从靠近时,队列散开,两千白马义未近敌五十步便已折损过半,最后只有寥寥百骑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