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无懈可击的阳谋(第2/4页)

看来,往后要从这个方向去努力,执政者确确实实要为百姓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不能全然看天吃饭,好歹是穿越者,这个问题林墨是看的很透彻的。

“贤弟,愚兄倒是有个主意。”

见林墨陷入沉思,笮融开口了,前者扬了扬额,示意他说下去。

“此时当遣出青州刺史赴职,到任后要大力倡导各地官员修缮府邸,联络世家商贾开办庆天活动,大兴土木,这样一来百姓们不就有了糊口的营生?”

“哈哈哈……”

林墨闻言大笑了起来,笑的前俯后仰,好一会才站起来双手拍在笮融的肩头,“有你的呀,又解决了问题,还赚了你朝思暮想的刺史之位,笮兄啊,我是真的小看你了呀。”

“贤弟哪里话,我不过是想为你分忧嘛。”笮融嘿嘿一笑。

的确,入北国前就答应过笮融,未来大定北国会拨一州给他做刺史的,从入主北国的计划开始,他也的确没少为自己出力。

譬如战马的购买,许攸的拿捏,乃至对世家的制衡,笮融都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功劳这玩意,不一定非是在战场上,给他一个刺史,当真就不算过分。

而且,从这次水患的灾情处理来看,他的脑子只要用对了地方,当个刺史是绰绰有余的。

尤其还能把甄家和北国世家们玩弄于鼓掌之中,好活,当赏!

林墨嘴角勾勒一笑,“这事,我会安排。”

说完,林墨这才有了兴致慢慢的翻越笮融送来的那些账册。

笮融挺狠的,甄家在冀州南部和整个青州的生意、商道全都被他吃了,漕运更是一人就给控制,怪不得在青州这里折了十几万金也不心疼呢,现在当真是有钱人了呀。

一开始时候,林墨还笑的挺开心的,但翻到后面,脸又沉下来了。

“我跟你说过不止一次吧,商道这些你想要占就占了吧,我不管你,但土地你得吃多点,一年半了,你就拿下了这么点土地?你干什么吃的?”

说到这事,笮融露出一脸比窦娥还冤的表情,“贤弟啊,哪那么容易啊,你又不让我从百姓手中购置土地,只能从世家豪强手里交易,他们又不缺钱,总不能强买强卖呀。

就这几千亩地还都是从世家购置百姓土地时候以高价抢来的。”

闻言,林墨长叹了一口气,“按着这种进度,即便十年,乃至二十年,到手的土地也不过寥寥数万亩。”

“我虽然不知道贤弟你要弄这么土地干什么,可从来要地就是向百姓伸手的,哪有向富商和世家伸手的道理,人家毕竟不缺这点钱。”

笮融低着头很不理解林墨的行为,轻声道:“若不是因为他们手中握着大量的土地,贤弟你以化肥击破他们联盟的计策又如何能够成功呢。”

也对。

这个道理连笮融都明白。

可是啊,他不明白的是有些事情,不能等到了时候再做,必须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

赚钱这玩意,真正掌控了天下大权后,其实办法有很多的,唯独土地问题是需要经年累月去储存的。

世家这头巨兽真正恐怖的地方,除了垄断知识,渗透庙堂以外,最令人发指的就是他们手里的土地。

因为有了这些土地,他们才可以圈养这么多的农奴,甚至可以蓄养军队,这也是他们与当朝者抗衡的最大底气所在。

紫阳书院的出现,一者是要打破他们对知识的垄断,慢慢的也会培养出走向庙堂的人才。

可是要瓦解世家统治各地的局面,就一定要跟他们争夺土地。

细数华夏几千年来的农民起义,无不是因为土地兼并问题最后造成了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的。

秦汉两代,兼并之风盛行,地方门阀与官员勾连,变着法的把农民的土地弄到手,最后百姓无力支撑沉重的税赋,被迫起义。

这个问题就连老岳父也有想过,他曾经觉得如果有一天林墨陪着他在大汉十三州的版图上杀一个圈,大权在握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土地的重新分配,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制度制衡世家兼并土地。

其实,这种想法有些天真了,因为在自己壮大的同时,世家其实也在疯狂的劫掠和壮大。

不管愿意不愿意承认,每一次的出兵,光靠府库的支应是撑不起大军在前线疯狂烧钱的,这一点,不管是袁绍、曹操还是自己,乃至于与世家最不对付的孙策,到最后都必须向这些世家妥协。

以相应的权力和代价换取他们暂时的支持以渡过难关,而他们则利用这些特权扩张家族的底蕴,到最后,其实还是把这些伤害转嫁到了百姓的身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想来这句话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