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3/3页)

李贽心头狂震,他虽然没见过温度计,但是听了苏泽所说的原理,也觉得这个东西可行。

是啊,如果温度可以定量,那自己那个问题就不需要研究了,只需要记录结果就可以了。

苏泽说道:“格物,就是穷究物之理也,而物理是什么?是不变的大道。”

“水沸而腾,水冷结冰,这些都是物之理,物之理是恒常的,不以人的意识而有任何变化。”

这句话虽然有些前卫,但是苏泽说的水遇冷结冰,遇到热沸腾,确实是恒定的,是人的意识无法影响的,他不由的点头。

苏泽又说道:“格物,就是穷究物之理,而物之理要从什么地方入手?从现象,从规律,从数据,从简单规律推导复杂规律,研究物之理不需要圣人经义,只需要根据规律总结推导就行了,所以有的匠人不懂圣人之言,却能明晰物之理,这不是更说明格物和圣人古训都没有任何关系吗?”

李贽心头狂震,苏泽这一套理论实在是太违反他的常识了,可是他又似乎没办法反驳。

苏泽又说道:“接下来就是致知。知,万民之识也,所谓致知应是致万民之识,这是研究人心的学问。”

“往小处说,明事理,求良知之心,都是这样的学问。”

“往大处说,如何治理手下,如何判决案件,如何管理财货,都是研究人心的学问。”

“致知要读圣人之言,要学前人之例,要学史政之要,最重要还是明辨人理,顺应人心,这些都是需要根据时情世情随时调整变化的,又怎么能和格物混为一谈?”

“所以晚辈才说是朱子和阳明先生都错了,格物致知,就是格物和致知两门学问,用恒定不变的自然之理来解释善变的人心不行,用人心道理的思考来解释自然之理同样是不行的。”

李贽结结巴巴的说道:“也就是说,成圣之途,是两条路了?”

苏泽点头说道:“当然,穷究万物之理能成圣,明辨万民之心也能成圣!”

李贽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等等,汝霖,你说天理恒常,这天星运转感应人心,这不就是人心影响天理吗?”

苏泽斩钉截铁的说道:“天星运转乃是天理,和人心何干!”

看到李贽不相信的样子,苏泽说道:

“天星运行,我可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