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明马嵬坡(第2/3页)

随着更多的消息传来,京师陷落,陛下西狩,裕王北进,这些消息真真假假,杨博等到五月二十日才算是确定了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东南主力北上!攻破京师!

杨博连忙组织军议。

副将李成梁,兵部侍郎副总兵张居正,以及九边将领出席会议。

从杨博口中得到确切的消息,众将士都倒吸一口气。

杨博首先问道:“如今局势,众将士以为如何?”

李成梁是最不想要继续南下的,随着南方气温升高,北方士卒明显不适应。

而明廷的准备工作又很糟糕,不少士卒患病都没办法医治。

如今东南新军的主力不在南方,那继续南下就要攻城啃硬骨头了。

骑兵又不擅长攻城,李成梁根本不想要将宝贵的兵力浪费在这里。

李成梁立刻说道:“末将以为应该大军立刻北上京师夺回京师!”

李成梁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其他九边骑兵将领的支持。

他们也不愿意继续南下了,江淮地区水网密集,本来就不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

敌军又不在徐州,继续留在徐州根本没有意义。

而一些靠近京师的军镇,也担心苏泽进攻他们的地盘,更是想要北上。

张居正立刻说道:“不可!”

“京师已经陷落,现在北上我军疲敝,正中了苏贼的奸计!”

“我们来回折腾劳师远征,到时候苏贼在京师以逸待劳,岂不是犯了兵家大忌!”

从进入徐州开始,李成梁就和张居正不对付。

他敏锐的感觉到了张居正和杨博不同,是一个很难缠的文官。

他立刻说道:“张侍郎以为要如何?”

张居正立刻说道:“立刻进攻苏松!苏松二府是东南财源,也是苏贼产业最发达的地区,若是攻破,那不仅仅我军可以获得大量的财物,还能重创苏贼!”

“苏泽养兵,以养精兵,耗费钱粮众多,所依靠的就是苏松的工商业,和福州的航运!”

“断其财源!则苏泽必定要回援,那时候以北面留守九边精锐,必定能够收复京师!”

杨博有些意动,但是李成梁立刻斥责道:

“张侍郎这话就是纸上谈兵,苏松二府要过长江天堑,我军都是骑兵,长江上苏贼优势巨大,又要如何渡江?”

“苏松水网密集,根本不利于骑兵作战,让我们去苏松不是送死!?”

李成梁立刻又说道:“杨尚书,我们手上是朝廷最精锐的部队,现在京师陷落若是不北上,岂不是不忠不义!?”

杨博此时的脑子乱糟糟的,也没办法做任何的决断。

他只好说道:“陛下西狩,但是朝廷还在,过几日定然有朝廷命令传过来,到时候再议吧!”

“京师陷落的事情要在军营中保密,切不可扰乱军心!”

杨博的保密命令根本执行不下去,京师陷落的消息很快就在徐州传开了。

这下子不仅仅是普通士兵,就连基层军官都开始茫然,朝廷都没了,自己到底为了谁在打仗呢?

京师,王锡爵将工部的匠人名单递交给苏泽。

“京师有这么多匠户?”

王锡爵说道:“京师有西山的煤工,铁坊的铁匠,王恭厂的药户,还有运河的纤夫,这些都属于匠户,更不要说京师还有各类官办工坊了。”

“此外为了重修三大殿,那昏君又强征了北直隶的工匠三千人。”

按照王锡爵的名单,京师匠户足足有上万人。

果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城市。

苏泽又问道:“这些匠户的生活如何?”

王锡爵说道:“很惨,官办工坊本来三个月一役的,但是逃户太多,所以基本上都要半年一役,在服役期间明廷只给一人的口粮,剩余的都发宝钞?”

苏泽气笑了,宝钞这东西已经和废纸一样了,京师的官办工坊竟然还拿着洪武年的旧制,用宝钞给匠人结算薪水。

“那这些匠人要如何过活?”

“不服役的时候,这些匠人就会在京师做点杂活,靠着这个养活家人。”

苏泽说道:“京师有名的匠人,全部都送回东南,那些普通匠户若是愿意去东南的,也可以免费送他们南下,以我个人的名义发布公告吧。”

苏泽这么搬空京师,众人都知道他不准备长期占领京师了。

王锡爵这段时间治理京师治安,对京师也有了一些感情,他忍不住问道:

“大都督,真的要放弃京师吗?京师这段时间总算有了点起色,还要让给明廷吗?”

苏泽说道:“京师倒不是守不住,而是让出去更划算。”

王锡爵疑惑的看着苏泽。

苏泽叹息一声说道:“明廷在北方任然有人心,若是占着京师,就算是守住京师也要在这里交战,到时候京师百姓还能存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