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林记员工餐的新品类——湘式拌粉!跟师父学素高汤!(第3/4页)

林旭说道:

“他想尝尝来店里吃就行了,不卖,这也没法卖。”

要是多三五个人来吃饭,早班后厨是没什么压力的,但要是黑压压的来个三五十号人,准备的这点食材瞬间就会被干光。

做餐饮生意的人都知道,早餐就是挣个辛苦钱,没必要把店里的人力资源放在这上面,不划算。

他吸溜一大口米粉,觉得不够辣,又加了一点剁椒。

这玩意儿刚吃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那种直爽的辣,越吃越上头,配上滑溜溜的米粉,真是绝配。

林旭一边吃一边盘算着今天要做菜,松鼠鳜鱼就不说了,这是中餐里很常规的经典名菜,早些年在国宴中的出镜率很高,但涉外招待的国宴上,出现的频率并不高。

因为很多老外不吃淡水鱼,更不吃这种刺多的鱼。

所以八十年代国宴改革,一般都用糖醋鱼丁、糖醋鱼片、糖醋鱼卷等菜品代替,减少吃到鱼刺的危险。

不过这种鱼卷不是双色鱼卷,而是在鱼肉上打花刀,让鱼皮受热曲卷起来形成的鱼卷。

鉴于这道菜太过常规,师父肯定是不做的,林旭觉得应该是自己或师兄下手。

师父要做的应该是豆苗鸽蛋汤,这道汤品比较少见,而且要用素高汤来做,相对来说比较考验厨艺。

“旭宝,你觉得今天这场国宴最经典的菜是哪一道?”

最经典的?

林旭回想一下菜单,前菜有盐水浸鸭、双色鱼卷、豌豆大虾、黄瓜、蕃茄及青葱、橙汁鸡牛柳、粤式烧肠,主菜是芙蓉三鲜、母油鸭块、松鼠鳜鱼以及素什锦,汤菜是汤豆苗鸽蛋汤,甜品是核桃酪。

这些菜中,要说最经典的,应该还是素什锦。

素什锦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金陵传统名肴,通常使用黄豆芽、芹菜、雪里蕻、胡萝卜丝、藕片、黄花菜、香菇、木耳等不少于10种蔬菜炒制而成,讲究一点的人家会选16种或19种蔬菜,取“和顺长久”寓意。

把这么多食材炒在一起,既要合味,但每种食材又要有不同的味道和口感,这要求挺高的。

林旭说道:

“今天你可以多尝尝素什锦,应该会给你带来惊喜。”

倒不是说别的菜没有惊喜,主要是基本都吃过,比如母油鸭块,就是母油船鸭剁成了块嘛,好吃是真的好吃,但已经吃过,就没了那种惊艳感。

曾晓琪端着碗走过来,好奇的问了一句:

“今天素菜多,会不会结束得非常早?”

林旭摇了摇头:

“不一定,素菜不能提前预制,全都需要现场加工制作,难度挺高的……该说不说,当年咱吃饱饭都困难的时候,人家美国人就开始提倡吃素了,当时的社会差距真挺大的。”

人家请客需要自己空运饮料,除了要让大家尝到原汁原味的美式饮料之外,应该也跟当时的轻工业水平有关。

那个时候全国都在投身于重工业发展,轻工业没什么基础,软饮料方面更是一穷二白,咱就算想提供饮料都没这能力。

但几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再也看不到这种窘迫的场面了。

因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巨大的差距已经被抹平,一些领域甚至还对大洋彼岸形成了反超。

林旭把碗中的米粉吃完,又去盛了一碗醪糟蛋花汤。

陈媛媛问道:

“国宴上有没有那种见都没见过,听也没听说过的菜品?”

林旭翻看着手机上电子版餐单,笑着说道:

“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拍杭州国宴时就能看到了,那场宴会的头道菜名叫花篮冷盘,是把多种食材拼成了花篮的形状,这既表达了对贵客的欢迎,也宣传了我们热爱和平的意愿,是一道非常牛的菜品。”

杭州国宴是四场国宴最丰盛的,虽然沪上国宴也有蝴蝶拼盘和美轮美奂的冬瓜盅,但相对影响力而言,还是花篮冷盘给各路记者留下的印象深刻。

沈佳悦听到这里,恨不得每道菜都尝尝:

“感觉这些菜现在都没见过,跟失传了似的。”

“也没失传,就是菜谱被封存,导致外人学不会了而已。”

那道花篮冷盘,不仅用食材拼成了各种花朵,甚至连篮子和提手也都做得惟妙惟肖的,看起来像是把一个花篮二维化了。

别说七十年代了,哪怕放在现在,也会让无数人惊叹不已。

早饭过后,大家休息一块儿,便各自上班去了。

林旭和沈佳悦一起去燕京饭店,曾晓琪因为同路,正好蹭了一下两人的车。

到了之后,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准备了,齐振涛正在帮着检查各种食材的准备情况。

今天有素什锦,对素菜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要认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