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3/3页)

“虫子起什么作用?”

“代替电流。爬动的虫子为大脑带去刺激,使之运转。”

我又想起了混沌理论,“混沌”基本是由“单纯的东西”组合而成的。就像优午的脊柱与头部相连的部分,也全部是“单纯的东西”。土、植物的果实、虫子,还有从天空中射来的阳光,可能就是这样的组合吧。

“真是胡说八道。”日比野说。

我又有了新的想法。虫子的动作就像条件反射一般敏捷,这不正符合大脑嘛。

“总之,这里原有的优午的头部去哪里了?”脊柱上连着一个球形物体。布掉落在地上、沾满泥,但里面什么也没有。

“消失了。是干了这事的家伙拿走了吧。”日比野使用的说法是“干了这事”,将稻草人从土里拔出来,使之四分五裂并弃之不顾。

优午当时发出悲鸣了吗?身处无处可逃的田地中央,又无法反抗,它被杀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

我“啊”地低声呼喊了一句。是单纯的疑问。日比野的视线与我相会,他似乎也想到了同样的事情。

“为什么优午没能预测到自己会被杀呢?”日比野如此说道。

日比野俯视着优午曾经站立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直径约十五厘米的洞。木头曾在此挺立长达一个半世纪。

我也和日比野一样站着看那个洞。优午曾在这里,眺望着远处的山丘,也眺望着即将到来的未来。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我转身回到大家所在的地方。

“喂,小山田!”日比野突然喊道。他在叫一个穿着深绿色夹克的男人。

“是你啊。”那个人应道。年龄看上去和我们俩差不多大,但显得比我们俩都成熟。

“这家伙是怎么了。此时该轮到你们出场了吧?”日比野故作深沉地说。

鼻梁挺拔、面部轮廓深邃的男人面无表情地说:“这是物品破坏。”

物品破坏,也说得通。只是一个稻草人被破坏了。但这是法律上的说法,不通人情。

“警察总是死脑筋。”日比野的表情变严肃了。

“不是死脑筋,我也很难过,但在法律上就是这样的。”他拥有超出年龄的镇静。胸膛厚实、脊背笔直。也许是因为他的眼中透出诚实,我觉得他像一名武士。

但我被“警察”这个词打断了思绪,并立刻想到了城山。

法律上,小山田说。他说这话恐怕并非出于本意,他估计也无法接受优午之死带来的冲击吧。

“刚才那个人,是警察?”男人离开之后,我问日比野。

“是的。”

“这座岛上也会发生案件吗?”

“好多呢。”日比野坐在木桩椅上,弯下腰捡起脚边的石头,在手中把玩,“偷盗、抢劫、强奸、杀人、事故,这类事情无论哪里都有啊。”

“是啊,可能是哪里都有。”比如我,就因为抢劫未遂而被逮捕。“警察的工作只是仔仔细细地巡视。”

“巡视?”

“事件发生后,警察首先会去找优午,问他罪犯是谁。然后警察找到那个人并逮捕他,就可以了。是这样的吧?所以说,他们的工作顶多只是确定事件发生时某个人在什么地方。就是巡视啊。”

这与我所知道的警察的办案方式完全不同,简直就像是舞台剧或者即兴表演。但是他说得没错,如果优午在,就可以知道罪犯是谁。

“就像名侦探一样。”我感慨道。

身边的日比野将脸凑近我。

我还在公司上班的时候,经常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读推理小说。比起读程序设计指南,还是小说更能放松心情。小说中出现的侦探并不是为了防止事件发生而存在的,而是为了解决事件。虽然最后能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却无法改变结果。静香也读过我所读的小说,而且说过以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