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imizu桑 シリミズさん(第2/7页)

我蛮讨厌家里的。

不是跟家人处不好。

不管是父母、兄嫂、侄子侄女或祖母,我和家人之间没有任何对立或冲突。

水岛家的人一向不会想太多,嫂嫂完美融入这样的家风。三代都是乐天优哉到有点讨人厌的和睦家族,我也不例外。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算是良好,毕竟烤糯米丸子店都上门来挖角,街坊邻居不太可能讨厌我们家。

但我仍然不喜欢这个家。

这种情况下,“家”指的不是家人或家族。

名副其实,就是“家屋”的意思。这个家非常奇怪。

小时候我无理取闹吵着要搬家,长大以后,满脑子只想离开这个家。决定要住校那一天,我雀跃不已,忍不住手舞足蹈。

这个家很奇怪,我是说真的。

家人居然满不在乎。

最奇怪的莫过于……

家中祭祀着Shirimizu桑。

大伙儿一定想问那是什么吧。

当然,肯定没人知道。连我都感到莫名其妙。

首先,汉字怎么写?“尻水”吗?想不到其他文字。总不会像最近流行的飙车族命名风格,写成“死利魅头”吧?不过,“知不见”之类文绉绉的字又不适合,帅气过头(1)。

才不是那么厉害的东西。

而且不是称呼“大人”,而是“桑”。

跟外头随便一个“欧吉桑”没两样,也跟对面的“欧吉桑”没差别。连算不算敬称都十分可疑。搞不好包括“桑”在内,都属于名字的一部分,等同于直呼名讳。

假如全名是Shirimizu-san,不太像日语。

是哪一国的东西啊?

不,一定是日本玩意儿。

想必不怎么受到崇敬。

但依然被供奉祭祀,约莫是神佛之类。

不过,我觉得不是祖先,也不是神。勉强要形容,应该接近屋神。什么是屋神?我没自信回答。毕竟只在书上看过类似的描述,不知详情,甚至不是亲耳听闻。约莫是指在家庭里祭祀的、当地的、私人的、小规模的神明吧。

大概啦。

总之,Shirimizu桑是那类东西。

从我出生就存在,而我理所当然地认定,每个人家中都有同样的东西。

不过,我意外醒悟得相当早,快要上小学前,便知道那种玩意儿仅仅存在于自家。但我不认为自家格外特殊,好比有些人家里养狗,有些人家里养鸟;有些人和祖父母同住,有些人没和祖父母同住,就是这么回事吧。

家家户户情况不一样。

说是祭祀,也没设祭坛或神龛。

只是摆在那里。

摆在内间的老柜子上。

至少摆在壁龛里嘛。

那个房间有壁龛,壁龛是空的。大伙儿没事不会过去,一直是空着。偶尔会忽然想起般插花装饰,过年会奉上年糕。除此之外,往往是任凭灰尘积累。

清洁打扫更是稀少。

柜子非常旧,推测是大正或明治时代的家具。那是类似漆器,有着葡萄褐与黑色斑纹花样的展示柜,处处磨损。把手是类似南部铁的黑色金属,乍看重且硬,其实不然。初中一年级时我不小心弄弯其中一个把手,急忙扳回原状,还是有点扁扁的。

那是极为脆弱的金属。柜子本身不新,但不是贵重的古董。

Shirimizu桑孤零零地搁在上面。

约莫是小泰迪熊的尺寸,或者是较大的婴儿,形状就像人类。嗯,它是一个人偶。

手脚短短的,头很大。倘若原本的用途是抱枕娃娃,应该是不及格的水平,也不算是卡通化的人偶,重点是搞错比例。

看起来是木制的。组合木雕的零件,涂上贝壳磨成的白色颜料,或许挺漂亮,但我无法想象最初的模样。原本就脏脏的,加以颜料剥落六成,暴露出木纹与接缝,丑恶到极点。处处龟裂,恍若没剥干净的白煮蛋。眼皮掉落,眼珠迸出,那张脸说多可怕便有多可怕。

只有眼珠的材质不一样。嵌着不知是玻璃还是陶瓷的眼珠,焦点左右不同,不知在看哪里,十分诡异。

种上去的头发掉了一大半,留下点点黑洞,外貌凄惨,像遭到蒸煮的人。虽然我没亲眼见过被蒸煮的人。

不是渐渐变成这样,而是一开始就如此。

至少我完全不记得状态良好的Shirimizu桑,母亲也没印象。我问过祖母,她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居然这么古老。

Shirimizu桑穿明治或大正时代的童装,应该是手工制,但不知是谁做的。颜色和图案相当古老,布料变得极薄,随时可能破损,且吸满灰尘和油脂,灰灰脏脏,一摸恐怕就会破裂。

那身破布衣上,系着不知是口水巾或围裙的东西,不再洁白。不管如何放宽标准,都是灰色。

还有许多污渍,就像吃过咖喱乌冬面的幼儿身上的围兜,扔着一个月没洗。

伸出的脚底乌漆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