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3/9页)

“就这个?”

“就这个。是他留下的。”

他左边的那个人合上盖子,把纸盒从公文包里拿了出来。然后他站了起来。

“等着。”他说。

门边的那个人看着他离开,但没有任何表示。蒙克和两位看守人又等了两个小时。午饭时间到来了,又过去了。蒙克饥肠辘辘,很想吃一个大汉堡。小窗户外面的光线渐渐变弱了,这时候信使回来了。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朝他的两位同伴点点头,把脑袋往门口一扬。

“来吧。”蹲在蒙克右边的车臣人说。三个人都站起来了。他们在门厅里找到自己的鞋子,穿了上去。两个侧翼的人还是走在两边,门边站岗的现在殿后。蒙克被护送到了通往杜罗娃街的院子,那里有一辆宝马汽车等在街沿石边。在上车之前,他们熟练地从后面对蒙克搜身。

蒙克坐到了后排的中间位置,两边是侧翼的那两个人。第三个人坐到司机旁边的前座上。宝马汽车离开了,朝着环城公路驶去。

蒙克已经猜到,这些人决不会在清真寺里施展暴力,玷污圣地,但在他们自己的车里就不是一回事了,他太了解他周围的这种人了,他们都是些极其危险的人物。

一英里之后,前面的那个人从杂物箱里拿出了一副大墨镜。他示意蒙克把它戴上。镜片已被完全涂黑,但戴墨镜要比蒙眼睛好受。黑暗中,蒙克结束了旅程。

在莫斯科市中心,有一条最好不要随便进入的小街。街上有一个小咖啡馆叫卡什丹,是俄语“栗子”的意思,在街上已经开设好几年了。

如果有游客漫不经心地走向咖啡馆的店门,他会遇到一个身体健壮的年轻人,并被告知最好是去其他地方喝咖啡。甚至俄罗斯民警也不想去靠近那个地方。

蒙克被扶下车,引进了门内,他的黑色眼镜摘下来了。在他进去的时候,里面的车臣语嗡嗡交谈声静下来了。几十双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然后他被领到了吧台后面的一间密室。如果他没能从那个房间里出来,没人会看到。

房间里有一张桌子和四把椅子,墙上有一面镜子。附近的厨房里飘来了大蒜、香料和咖啡的气味。在三个看守人当中,曾经坐在清真寺门口的那个是领导,现在他第一次开口说话了。

“坐吧,”他说,“咖啡?”

“谢谢你。黑咖啡。加糖。”

咖啡端上来了,味道很不错。蒙克喝着热气腾腾的咖啡,尽量不去看镜子,他深信那是一面单向的镜子,他正被后面的人审视着。在他喝完咖啡放下空杯子时,一扇门打开了,乌马尔·古纳耶夫进来了。

他变了。衬衣的领子不再翻到西装外面了,西装也不是那种便宜货了,而是意大利的名牌。领带是真丝做的,很可能是在伦敦杰明街或纽约第五大街买的。

十二年来,这个车臣人已经变得成熟了,作为四十岁的人,他黝黑英俊,风度十足。他带着一种平静的微笑,向蒙克点了好几次头,然后坐下来,把那个纸盒放在了桌子上。

“我收到了你的礼物。”他说。他揭开盖子,取出里面的东西,对着亮光拿起那把也门的刀具,用指尖试了一下锋口。

“是这个?”

“他们的其中一人,把它留在了地坪石上面,”蒙克说,“我认为,你可以把它用作开信刀。”

这一次,古纳耶夫真的是开心地微笑了。

“你是怎么知道我名字的?”

蒙克告诉他,在阿曼的英国人收集了抵达也门的苏联人大头照。

“此后,你又听说过什么?”

“许多事情。”

“好的还是坏的?”

“有趣的。”

“告诉我。”

“我听说,在克格勃第一总局服役了十年之后,古纳耶夫上尉终于对种族间的玩笑厌倦了,而且也没有希望得到提升。我听说,他离开克格勃去从事其他工作了。也是隐蔽的,但是不一样。”

古纳耶夫哈哈大笑。这时候,三个看守人似乎放松了。主人已经为他们定了调子。

“隐蔽的,但是不一样。嗯,没错。然后呢?”

“然后我听说,乌马尔·古纳耶夫在他的新生活中,成了乌拉尔以西车臣人黑社会无可争辩的霸主。”

“很有可能。还有其他吗?”

“我还听说,这位古纳耶夫是一个传统的人,虽然年纪倒是不大。他依然坚守车臣人的传统标准。”

“你听说得还真不少呢,美国朋友。那么,车臣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我听说,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车臣人依然遵守他们的信誉规矩。他们偿还欠债,好的和坏的。”

蒙克后面的三个人紧张了。这个美国人是否在愚弄他们?他们观察着他们的领导。最后,古纳耶夫点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