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攫攘争逐(第2/6页)

香瓜气道:“他死得可真是时候,不早也不晚的,偏偏说到要怎么开筒时才咽气!”

咸观道人叹道:“或许是机缘未到吧。不过当时我见他手指金牌,心想那定是与藏经筒的钥匙有关。也顾不上多想,就闯进了殿中。发现我进来,李秀成与洪天贵福大惊失色,我开门见山,直言那藏经筒中之物是当年洪仁坤用计骗去的,并请他们归还。他们自然不肯,我也无暇与之细说,就跟李秀成动起手来。那李秀成行军打仗是个人物,可论起拳脚,却远非我对手。我几下将李秀成制服,便从洪天贵福那里,夺来了藏经筒与那块金牌。那册《秘术宝鉴》,也算是洪仁坤一番心血,故而我将它留给了洪天贵福。我将藏经筒和金牌掩在身上后,便打算离开,可就在那时,天王宫外却传来一声巨响。”

香瓜道:“大师父,那声巨响又是怎么一回事呀?”

咸观道人道:“那是清军用火药炸开了城墙的动静。李秀成久经沙场,一听到那声音,便知清军已经破城。他顾不上与我纠缠,当即背了洪天贵福要逃。我瞧他那副忠心护主的样子,便动了恻隐,心想那洪仁坤纵有千般不是,可终归也是抗清复汉,于是我便跟了上去,打算救他二人出城。李秀成得知后,对我感激涕零,他托我将洪天贵福送到安徽广德,自己却返回城中,纠起残部与清军死战。我二话不说,带着洪天贵福便走,可刚出城没多久,就被大队清兵围上。混战之中,清兵一排羽箭射来,为护洪天贵福周全,我以身相挡,结果面中数箭,其中一支,便射入了左眼。眼见就要不敌,二师弟突然寻了过来,我二人合力把清兵杀散,最终将那洪天贵福带出了天京。”

香瓜问道:“那洪天贵福后来怎么样了?”

咸观道人道:“他当时只是受了些惊吓,身上却安然无恙。因应人之托,我不敢背信食言,便与二师弟说了与李秀成之约,并让他代我履行前诺。二师弟放心不下我,先帮我裹了伤,又将我一路背着,护送洪天贵福赶赴广德。等到了地方,我们将洪天贵福交给城中的太平军,这才带着藏经筒和金牌,返回师门复命。”

香瓜油然起敬,“大师父,你跟冯伯伯真是好样的!也多亏了你们言而有信,才让那个洪仁坤有后……”

咸观道人摇了摇头,叹道:“那洪天贵福虽到了广德,但没过多久便死了。”

“啊?”香瓜奇道,“他当时不是没受伤吗?怎么会死了呢?”

咸观道人道:“是这样的,到广德后,洪天贵福在太平军的护卫下又辗转了许多地方。可其时各地的太平军都已溃不成军,抵挡不住清兵的攻打。于是数月之后,洪天贵福在江西广昌被俘,之后便押往市曹凌迟处死了。”

香瓜打了个哆嗦,“呀,凌迟不就是千刀万刮吗?他死得好惨呐哪……对了大师父,那个李秀成怎么样了?”

咸观道人又道:“当年带兵攻破天京城的,是湘军的九帅曾国荃。这人用兵打仗,不亚于李秀成,并且那时李秀成麾下已是兵缺将寡,自然敌他不住。就在洪天贵福从天京逃出后不久,李秀成便兵败被俘,押送到曾国荃的营帐中。曾国荃对其严刑拷打,但李秀成骨头很硬,宁死不屈。到后来,曾国荃亲自动刀,割其臂股之肉,那李秀成强忍剧痛、不号反笑。然在受刑之中,李秀成神志已有些模糊,曾向曾国荃放言道,‘幼天王洪天贵福有圣物轩辕诀,重复天国大业也是迟早之事。’曾国荃一听此事,便登时留意起来,又想细加逼问。李秀成自知失言,就死咬牙关不再松口。见实在问不出什么,曾国荃便擅将李秀成处死,而后密令亲信,追踪洪天贵福的下落。听说洪天贵福在广昌被生擒后,曾国荃连夜乘马赴赣,一找到关押洪天贵福的地方,便私下密审。洪天贵福吓怕了,还没审上几句,就承认了轩辕诀之事,但告诉曾国荃,存经之筒已被人抢去,自己身边就只剩下一本《秘术宝鉴》。曾国荃又审了几回,感觉洪天贵福不像是撒谎,问清了抢经筒之人的大致相貌后,便取了那本《秘术宝鉴》,悻悻地离开了。”

听到了这桩旧故,冯慎恍然大悟。“难怪!难怪那曾三会知道‘轩辕诀’!他的祖上,便是那九帅曾国荃!是了,这便全对上了,之前弟子就在想,那曾三一伙,如何会知道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秘法?原来,都是从那本《秘术宝鉴》上学的!”

“恐怕是这样!”咸观道人继续说道,“当年我与二师弟将藏经筒带回师门后,你们太师父有喜有悲、感慨万千。喜的是轩辕天书终于重归本门,然悲的是,它被封入那藏经筒中,无法取出。我又将洪仁坤托孤那夜的见闻说了,你们太师父也怀疑那块金牌与开启那藏经筒的方法有关,之后,你们太师父就如痴如狂,终日对着那块金牌绞尽脑汁、日夜苦思,可那时,他老人家毕竟年事已高,没过多久,便耗尽了心力,撒手人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