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3/6页)

“也就是说,在高速增殖反应堆的情况中,如果考虑发电效率,其燃料配置和冷却材料的流量等并不是最佳条件,反倒可以说是被迫在不太好的条件下进行运转。”

“是啊。”“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如果某种事故导致燃料的配置等发生变化,就会发生与前面所说的轻水反应堆完全相反的现象。轻水反应堆通常都是在最适宜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如果发生某种变化,效率就会降低。高速增殖反应堆却不同,因为它一直都是在极差的条件下运行的,一旦发生变化,反应度上升的可能性极高。比如,如果发生崩塌或者翘曲之类事故使燃料相互接触或接近,反应度必然会上升。”

“这也就是失控吧?”

“没错。而且,高速增殖反应堆还具有另外一个危险的属性,即这种失控会引发更大的失控。”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是具有正的Void反应度。所谓Void就是气泡。当核裂变反应达到高潮时,液体的冷却剂就会沸腾,从而产生气泡。这样一来,妨碍中子的冷却材料就会减少,中子就会以更高的速度乱飞。如果是轻水反应堆,一旦中子的速度上升,核裂变的效率就会降低,最终导致功率受到抑制。这种情况称为具有负的Void反应度,在安全方面也是不错的。可如果换作高速增殖反应堆,刚才也说过了,它原本就是靠高速中子来进行核裂变的,中子速度上升,就不会出现效率降低的情况。反倒像前述的那样,中子的速度越高,撞击钚的时候新产生的中子数就越多。如果效率没改变,而中子数增加,最终就会导致核裂变的频度相应地升高。这就是具有正的Void反应度。也就是说失控导致堆内温度上升、出泡,进而使得反应越发活跃。”

“这不就是恶性循环了嘛。”主持人严肃地说道。

“没错。像这样具有正的Void反应度致使后来发展成重大事故的例子,就是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这个名称对完全外行的新闻主持人似乎也颇具刺激性。只见他挺直身体,瞪大了眼睛。“是吗?可是那起事故发生的时候,专家们的意见是日本不会发生同样的事故啊。”

“那是因为日本的核电是以轻水反应堆为主的。正如我刚才也说过的,轻水反应堆具有负的Void效果,所以一旦产生气泡核裂变,就会出现平静化。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只要使用轻水反应堆,切尔诺贝利的事故就不会发生。”

“可是,一旦换成高速增殖反应堆,情况就不同了吗?”

“是的。”

“唔。”大牌主持人呻吟了一声,夸张地抱起胳膊。这种表演也是此人招揽人气的伎俩之一。“怎么说呢。我想这样的内容对于许多正在观看本节目的观众来说都是第一次听到吧,我当然也是。那么这种情况国家知道吗?”

“当然知道。就说现在,新阳的安全审查也都要审查由Void导致的影响。”

“那审查的结果如何呢?当然,既然都批准建设了,那肯定没问题吧?”

“正如你所说的那样,从建设许可申请书来看,核反应堆紧急停止装置启动后,事故会自动平息。只不过,这儿要讨论的,并不是用作冷却材料的液态钠沸腾从而导致产生气泡的情况,而是覆盖在冷却剂液面的氩气被卷进冷却剂中,因此气泡只能通过堆心一次的前提下进行计算的问题。可以说,因为设想的是非常宽松的条件,得出并无问题的结论自然也不奇怪。如果液态钠沸腾,气泡的量肯定就会远超过设想值,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依据说安全。”

“呵呵,听您这么说,这高速增殖反应堆的技术似乎非常难啊。”“没错。说实话,高速增殖反应堆除了容易失控这个缺点,还有其他各种危险因素。因此各国都逐渐放弃研究,现在真正从事研究的只有我国。”

“好像是这样的。我们也曾听说,像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他们在经过短暂的研究,最终连设备都没有完成就放弃了。听了您刚才所说的容易失控的情况,我越发想就这次的状况请教您一下。”新闻主持人拿起圆珠笔,略微往前探身,转向梅宫副教授,“万一那直升机真的坠落下来,发生大爆炸,新阳会不会发生失控呢?”

主持人刻意强调了“大爆炸”三个字。看来此人也像其他特别报道节目的主持人一样,似乎在期待事态的严重性,他想。

“这个嘛,我只能在我想象的范围内回答你。”这一次则是梅宫竖起了图板。上面画的是新阳的截面图。“这座穹隆形的建筑就是核反应堆建筑,里面是安全壳。而安全壳中位于下面的筒状物则是核反应堆容器,核反应就是在这里面进行的。因此,第一个问题就是,直升机突破这穹隆屋顶和安全壳进入建筑内部后或爆炸或怎么样,结果将会如何。屋顶是混凝土浇筑的,最薄的地方厚度有四十五厘米。安全壳是铁板制造的,厚度有三十八毫米。如果是直升机的引擎部分撞上,我想这屋顶肯定是撑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