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汉中的十一天 第六章 调研与信仰(第3/5页)

“呵呵,他的胃口还真不小呢。”烛龙评论说,“不过计划还算周详,很有想象力。”

“只要一得到相关资料,我就可以立刻着手准备。”

“唔,你所需要的资料和装备我可以提供,不过你要小心,靖安司的人已经进驻了各个要害部门,他们嗅到了一丝气味。”

“影响会有多大?”

“目前他们所知的不多,只能做些宽泛的监视,应该影响不了核心计划。”

“那就好。”

“整个行动必须在三月十六日之前完成。不要小看那些靖安司的人,他们和在秦岭地区的蜀军一样纠缠不休。”

“不过他们会一无所获的。”从糜冲的表情里看不出他指的是靖安司还是蜀军。

接下来两个人约定了传递情报和装备的方式,随即结束了会面。他们并没有确定下一次的会面时间,那样风险太大。糜冲在临出发前得到过明确的指示,“烛龙”的工作只是提供情报来源,不参加具体行动。

为了避免被人发现,一直到“烛龙”走后一个时辰,糜冲和黄预才离开神仙沟,他们与在官道附近放羊的五斗米信徒会合,一起动身返回南郑。来到南郑城门的时候,糜冲发现守城的士兵正在急急忙忙地将城门口的木栅搬开,并将要进城的老百姓赶到道路的两旁。过了一会儿,一扇中门隆隆地被人从里面推开。

平时南郑城只开侧门供平民进出,只有碰到有紧急公务时才会将大门打开。“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了。”糜冲站在人群中想,仿佛为了印证他的猜想似的。很快城门另外一侧响起急促的马蹄声,在城楼甬道中回响格外的清晰。随后五、六名骑士飞奔出南郑城,消失在大路尽头,但从他们的服饰来看似乎并不是军方的。

“也许是哪几个倒霉的文部官员吧。”糜冲事不关己地想,然后转身随着人群涌入南郑城。

糜冲猜对了,这的确是个倒霉的文职官员,而且非常倒霉,因为他即将要面对的麻烦来自于军方。一想到这一点,骑在马上狂奔的荀诩就变得很沮丧。

昨天,也就是二月二十五日,荀诩从军技司返回以后,就立刻派遣了两名靖安司的高阶人员携带魏延签发的准许文件离开南郑,前往第六弩机作坊进行工匠的户籍调查。

蜀国在汉中设有八处军器作坊,其中前五个作坊负责普通军器锻造,第七、第八作坊负责生产后勤用具及大型基建设备;而第六弩机作坊则与它们不同。该坊位于南郑东三十里处沔水附近的某一个山坳中,整体规模并不大,但技术能力很高,“蜀郡”与“元戎”的军用型主要就是由该作坊生产。为了方便管理与保密,工匠的聚集群落与弩机作坊安置在一起,有专门的军队监管。

问题就出在监管的军队上。那两名靖安司的人抵达第六弩机作坊后吃了闭门羹,监管部队的负责人黄袭断然拒绝了他们调阅工匠户籍的要求,声称这不对外开放。靖安司的人强行要求进入,并威胁说要将黄袭以“妨害调查”的罪名拘捕。结果双方发生争执,两名调查人员被黄袭的护卫打伤,并被关押起来。

荀诩是在赶去的路上了解到这些情况的,他觉得有些奇怪,因为那两名调查人员是携带着魏延亲自签发的准许文书,黄袭怎么敢违抗呢?还是说,在他的背后另有人在作梗……

黄袭这个人荀诩虽然不熟但却很了解。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黄袭担任的是马谡的副将,在街亭一役中侥幸生还,但被降职处分,从第一线指挥官左迁到这个穷乡僻壤的作坊来当监工。关于他的传闻有很多,因为同样身为马谡副将的张休与李盛都被处死,只有他活了下来;有人说他是用了大量的贿赂,不过这说法只停留在流言的阶段,没有得到过证实。

抵达第六弩机作坊所在的山麓后,荀诩视野里的景色明显大为不同,绿色的草地就被灰白色的沙砾与土石所取代。斑驳路面上满是宽窄不同的车辙印。道路的两侧只有几簇稀疏的灌木,更多的是散乱的泥土堆与废矿石,视野里一片苍白,细微的粉尘颗粒飘扬在空气中,让人呼吸起来备感艰难。一条弯曲的人工河流沿着道路在左侧流过,裹着泥浆的昏黄河水给路过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窒息感。

作坊的入口处是两座被挖掘成奇怪形状的石山,中间夹着两扇锈迹斑斑的铁制大门,被十几名身披重铠的士兵守卫着。荀诩骑到门口勒住缰绳,拿出虎符叫士兵开门。士兵很不屑地瞪了他一眼,故意懒洋洋地回答:“黄大人交代过,现在是非常时期,没有魏将军的批文谁也不能进入。”

荀诩勃然大怒,即使是军方,也不能如此蔑视靖安司的长官。他大声呵斥道:“放肆!你这是在妨害公务!论律当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