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陵三杰(第3/12页)

陆素心轻轻叩了下门,里面传出一个苍老但刚劲的声音:“请进。”

推开门,房间里面很大,古色古香,几乎都是价值不菲的红木家具,摆设也都是古董,随便一眼扫过去,就知道有不少好货色。

正中央有张很大的办公桌,桌子后面站着个穿长衫的白须老者,正拿着毛笔在写书法。

“苏老师,我把胡闹给带来了。”陆素心走上前去毕恭毕敬地说道。

老者放下手里的狼毫笔,抬起头来微微颔首道:“辛苦你了,小陆。”然后又冲我招招手道,“胡闹,你过来。”

老者器宇不凡,一举一动间就有一股大师风范,而且喊我名字的时候丝毫没有陌生感,像是喊一个亲族晚辈般自然,让我不由自主就听从了。我走到他身旁,老者指着桌上刚写完的两行字道:“胡闹,你来看看,这字写得怎么样?”

我低头一看,两行字大开大合、凤舞龙飞,确实有大家的风范,只是神意走得略有些狂了,似是有些收不住的意思。写的则是刘禹锡的两句名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看看字,又看看旁边的老头,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只好沉住气说道:“苏老先生的字颇有大将之风,霸气十足,只是怕这霸气走得过猛了,反而会伤了神。倒是这两句诗,却有些感慨星移斗转的沧桑之意。”

老者闻言大笑,冲我点点头道:“好一个霸气过猛,好一个星移斗转,你能从字看人,不简单哪。”

我谦虚道:“哪里哪里,苏老先生过奖了。”

他拍拍我的肩膀道:“老朽过去当过兵、上过战场、杀过敌,虽然后来修身养性了一辈子,却终究还是去不尽骨子里的那点狂猛和血腥之气。”

我心想,当过兵这只是个客套的说辞吧,就这样的气场和环境,不当个十年八载的首长是养不出来的。不过想来也合乎情理,海遗会(“海外遗失文物保护协会”的简称)能做这样的事业,必然是得到了政府在背后的支持,一般人又哪里能有这样的关系和背景呢。

“苏老先生,我就开门见山了。上陆小姐的车,是因为她说此行和我的身世有关。想必您就是知道个中情由的那个人吧?不妨跟我明言。”我不想跟他绕弯子,便直截了当道。

苏星海听后似笑非笑地看着我,过了片刻说道:“胡闹,那我也就开门见山地说了。你的身世我的确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在告诉你之前,我得先确定你是不是你!”

这话虽然有点绕,但我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他要确定我是不是他认为的那个人。我问:“您想怎么确定?”

苏星海掷地有声地说了两个字:“鉴宝!”

我琢磨了下,便点头道:“苏老先生,您请。”

苏星海绕过办公桌道:“随我来。”我赶忙跟了过去,陆素心也一起走了过来。

我们来到房间另一边的一张大八仙桌前,桌上放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也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不过怎么看,这都无疑是苏星海事先就安排好的,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个鸿门宴。

“胡闹,你看看这个东西。”苏星海说着,伸手拿掉了那个盒子,原来它只是倒扣在桌上。

盒子拿开,里面露出来的是个小巧玲珑的四方形花瓶。

我定睛一瞧,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脱口而出:“这是宋代官窑的青釉方花盆?”

苏星海赞许地点点头道:“眼力不错,你看看这件东西怎么样?”

第一判断对了之后,我多少有了些底气,便开始仔细地查看这件瓷器。宋瓷五大名窑是天下闻名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虽然不少人会为了哪个窑的更值钱而争论不休,但这五大窑其实特点不一、各有千秋。

从隋唐开始,我国的瓷器就一直流行外销,到了宋代达到一个鼎盛期,那时候宋瓷出口遍及亚洲东部、南部和西部,以及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这也导致了国内留存的瓷器数量有限。再加上宋代不流行将瓷器作为陪葬品,所以最终导致了宋瓷存世量极少,尤其是汝窑,众口一词的说法是世间仅有六十七件。

宋代的官窑由政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的就是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常见的官窑器形是盘、碟、洗这一类,也有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而宋代的花盆一般都是为了满足宫廷陈设所需,大多数都是钧窑,官窑的青釉花盆确实不多见。

眼前这个盆,四方形,委角,折沿,侈口,四垂云纹足,里外施青釉,釉面开赭色纹片,里心有五个支钉痕。从外观来看,不仅是官窑,还是官窑中的罕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