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2/4页)

“这里化肥堆积,那边产品爆满,为啥不清仓腾库啊?”

“龙董事长有位朋友做西北化肥总经销,过几天要整车皮一次买走,要说硝酸磷化肥质量真好,全是一等尿素呢。”“黑塔”顺手抽过一根铁签,插进一个化肥袋子,抽出来时,签头上果然是雪白晶莹的颗粒。

凌清扬捏过几粒,放在手心里揉搓着,不一刻便融化了。

“要赶快催办,不然到了雨季,产品爆了棚就误大事了。”凌清扬用股东的口吻对“黑塔”说,对方连连称是,库门很快在身后上了锁。

凌清扬在厂区转了一遭,避开客人独自用了餐,又让白舒娜陪她到专家公寓去洗澡。末了换了一套白舒娜的便装穿在身上,借了台自行车,说要到市里闲逛,骑上车子悠哉游哉地出了厂门,却把自己那台鲜红如火的宝马车留在了公寓外边。

望着这个高深莫测的女人远去,白舒娜立即拨响了一个电话。

白舒娜觉得自己此时像站在黄河的湍急旋涡之中,陷入了难以解脱的重重矛盾:对凌清扬她开始心存芥蒂,现在又心存感激。因为这个女人不费吹灰之力从她身边夺走了郭煌;又在她人生最艰辛的日子里,把她轻而易举地从博物馆安排到了龙海集团。这个萍水相逢的女人对自己的青睐并非完全出自利用,现在她终于悟出:自己的长相很像她年轻的时候,她是把自己作为了情感上的替代物,当成了她的女儿。

前不久,女民警何雨找了她,让她帮助掌握凌清扬的情况,何雨告诉她:彭彪盗的是假画,真画仍然下落不明,你作为保管员有责任协助公安机关查清案子,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彭彪也有了从宽的条件。白舒娜答应了。尽管她不太适应这种思维——因为凌清扬还在指使她监视龙海,这样一来自己简直成了这黑白方阵中间的棋子,进退两难。最终,还是法律的力量占了上风。何雨同时告诫她还要格外小心,因为在龙海手下工作,等于是在玩火,每日每时都要心存戒备。

凌清扬骑着自行车一路行驶,风吹动着她的头发,在耳后飞扬起来。她先登上了古城墙。这一带城墙原来残破不堪,断裂的城垣裸露着夯土,因被人冬季当成和煤的胶泥用了,夯土层给挖得百孔千疮。城外的黄沙几乎可以湮埋到城垛的女墙上,沙土中长着东倒西歪的刺槐和酸枣树,一到春季这里黄沙滚滚;现在,这些破败和萧条已荡然无存,代之以修葺一新的青灰色城墙,并且从旁边的磴道拾级上去,还可以骑车绕城一周。凌清扬站在城墙一隅,向城中默视良久,而后从磴道驶入城中,进了一家有着孩子唱歌声的宽敞院落。

这一切都进入了何雨的眼帘,她和梁子骑着车一前一后在后边跟着对方。

何雨注意到,这是一家SOS儿童村,过去曾是由民政局管的福利院,现在成了专门收养弃婴和流浪儿的地方。

凌清扬出了儿童村,又驱车到了一家居委会,向老太太们询问打听着什么,最后,又来到了市公安局的人口管理中心,查询了半天常住人口的信息。

事后得知,凌清扬是在找一个叫何姚氏的老太太,老人于八十年代突发心脏病去世,之后注销了户口,死时没有任何亲戚,是居委会帮助料理的后事。有人提供:老太太生前帮人带过一个婴儿,又在乡下住过一段时间,更多的情况就不掌握了。

何雨惊奇地发现:这凌清扬对梁州的街道似乎非常熟悉,从不问路,像什么双龙巷、黑墨胡同这些连何雨都没有走过的小街道,她却能轻车熟路地行走。何雨和梁子扮成情侣有意贴近她时,竟意外发现她说的竟是本地话,有几句还是梁州地道的方言,何雨不禁大为诧异,她绝不相信:一个异乡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梁州城如此了如指掌,活脱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这个背景复杂的神秘女人,到梁州所接触的人几乎都与壁画被盗案有关:做仿品的郭煌、保管员白舒娜,还有博物馆的秦伯翰。她来梁州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被盗的壁画会不会落在她的手中。这一切显得疑云密布而又毫无确证。根据英杰的安排,凌清扬既是嫌疑对象,又是市里经济开发中需要保护的重点人物,因此要求何雨他们对她做保护性的控制,以便发现线索。

凌清扬穿街走巷,直到城市西北角一片待拆迁的旧街区,才停下来。这条街叫三眼井,是一条不足三百米长的小街道,因一家宅院中有一口三眼的水井而得名。街道两侧大都是清末民初的老旧房屋,院内的居民已经搬迁一空,院墙上都用白石灰刷上“拆”的醒目大字。午后的阳光温暖而适意,墙头上探出的树枝偶有几片落叶在微风中飘落,旋转着落在街道的方砖路面上,这寂寥空旷的老街总能勾起人们对已逝年代的记忆,而这记忆也将随着老街的消失渐渐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