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在何方(第9/18页)

十月二十六日,中革军委发出了《关于我方正与广东谈判让出西进道路,如粤军自愿撤退我军应勿追击的指示》:

林、聂、彭、杨、董、李、罗、蔡、周、黄:[亲译]

现我方正与广东谈判,让出我军西进道路,敌方已有某种允诺。故当粤军自愿地撤退时,我军应勿追击及俘其官兵;但这仅限于当其自愿撤退时,并绝不能因此而削弱警觉性及经常的战斗准备。

军委

二十六日

粤军第一军警卫旅少将副旅长兼二团团长黄国梁,是叶剑英在云南讲武堂时的同学,毕业后与叶剑英一起在孙中山领导的粤军中工作。黄国梁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十四师师长,后因蒋介石怀疑他与广西的白崇禧暗通而被撤了职,黄国梁自此投奔了陈济棠。在接到命令率部开赴粤北的时候,他对军中的好友说:“最好不要和红军打碰头仗。”部队到达韶关,黄国梁见到了第一师参谋长李卓元。那天和黄国梁一起到达韶关的,还有二团少校政训员黄若天。黄若天后来回忆,当时李卓元说:“已经同共产党达成协议,互不侵犯。共产党借路西行,保证不入广东境内;我方保证不截击,在湘粤赣间划定通道让他们通过,并由我方赠送步枪子弹一千二百箱,由四师负责运送,到乌迳附近交接。拟定共产党西行通道是乌迳、百顺、长江圩以北,以及城口和二塘。过了二塘,便脱离了广东境。”李卓元还强调说:“关于协议的事,不能向团长传达,但要明确要求。共产党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总之,保持不接触。说不接触容易,要各级做到,执行起来不容易。”这段当事人的口述,至少证明了即使在中央红军开始突围之后,红军依旧与粤军保持着极其机密的谈判状态。虽然在向南突围的时候双方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但当中央红军开始向湖南方向行进时,粤军证实了红军没有进入广东的意图后,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让开了一条通道。从军事上讲,如果粤军在红军进入岭南山谷时全力发动攻击,红军将面临空前惨烈的战斗和难以预料的结局。从地图上看,这条沿着广东北部边界延伸出的通道,宽度也许不足二十公里,东起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乌迳,西至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城口,城口镇的北面就是湖南的三江口镇了。通道的路线虽然不长,但因行军速度缓慢,中央红军至少也要走三天以上。

黄国梁率领二团继续向北,沿着给红军留出的通道的南侧布防,以监视红军的行动,防止红军进入广东。二十七日,二团到达了指定地域并开始修筑工事。晚上,黄国梁接到了一团团长莫福来的电话,说红军正在渡锦江,队伍庞大,有乘骑有辎重,好像还有一个高级指挥机关。莫福来最后说:“一团请求出击。”黄国梁立即指示:“不准出击。”莫团长没有吭声便放下了电话。于是一夜无事。

二十七日晚,渡过锦江上游的红军正是军委纵队。

二十八日天还没亮,剧烈的枪声把黄国梁惊醒了,他赶紧打电话询问,原来是布防在城口南面仁化县厚坑方向的一个营与红军发生了枪战。这个营违反了“在厚坑以南布防”的作战命令,擅自把部队部署在了厚坑以北,而他们布防的阵地正好处在狭窄的通道内。黄国梁立即命令接电话的何营长“撤退到厚坑以南”。谁知何营长在电话里百般强调,就是不愿意执行撤退命令,坚持要和红军打上一仗,以表现自己的勇敢无畏。黄国梁只好立即给仁化县县长打电话,让他亲自赶到何营长那里再次传达他的命令。天亮的时候,厚坑方向的枪声停止了。第二天,粤军第一军警卫旅召开了营以上军官会议,黄国梁在会上声称要把一再违犯军令的何营长枪毙了。这边黄国梁的火气未消,那边他自己便挨了一顿骂。一直尾随着中央红军来到这里的粤军第二师五团团长陈树英火冒三丈地对着黄国梁喊:“眼看着共产党经过,不截击,真是饭桶!”陈树英之所以敢骂军阶比自己高的黄国梁,是因为他是陈济棠的亲侄子——这样看来,连陈济棠当团长的亲侄子都不清楚粤军与红军间的协议。

十月二十九日,中央红军接近了广东与湖南的交界处。

这时,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已经部署完毕。这是由粤军第一军主力部队组成的防线,阻击线沿大庚、南雄和沙田一线构成。如果不发生意外,红军通过粤军的阻击线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国民党中央军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紧急调动,特别是湘军第六十二师正迎面开来。蒋介石对“追剿”中央红军所作出的军事部署是以他对红军动向的判断开始的:“由赣南西窜之匪,尚徘徊于大庚东北地区,有向西北逃窜之模样。判断匪将以全力经赣南西窜,或以一部北犯遂川……”蒋介石使用了“尚徘徊”这三个字,足以显见中央红军行军速度之缓慢。中央红军自二十一日开始突围以来,整整一个星期,队伍仍没走出粤赣交界处的大山。蒋介石是以战斗部队通常的移动速度判断的,如果不是“徘徊”的话,红军早已进入湖南境内了。中央红军“徘徊”式的行军给蒋介石带来了判断上的误导,使他始终无法断定毛泽东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于是,他的军事部署只能是把“西窜”的红军歼灭在粤赣湘交界处的“纵横碉堡线之中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