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第10/19页)

剑门关是横跨剑阁与昭化之间的著名隘口,两旁峭壁耸立,关口仅一狭窄古道。这个由川入陕、由陕进川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谓“一关失,半川没”之说足以显现其战略价值。在四川军阀的长期经营下,剑门关关口碉堡林立,堑壕交错。眼下,川军邓锡侯部宪兵司令刁文俊指挥的三个团在此据守,其中一个团据守关东,一个团据守关南,而在关口主峰上防御的是杨倬云团。为了确保不失剑门关,刁文俊专门用十几匹骡子驮来了四万块银元囤积在关口阻击阵地上,制定了“勇者赏退者杀”的奖惩规定。

四月二日拂晓,第三十一军的四个团和第三十军的八十八师从三个方向朝关口守敌包抄而来。上午十一时,红军攻打剑门关的战斗开始了。

蒙蒙细雨中,红军向剑门关主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冲锋,川军凭借险峻的地势居高临下地阻击,火力异常猛烈,担任前锋的二七四团伤亡不断增加,战斗却没有进展,这使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十分焦急。这个威震川北的著名红军将领这一年年仅三十岁,他参加革命前是一个小学校长,十九岁时已成为湖北麻城农民协会组织部部长,曾率领上万农民自卫军抗击过地主武装的进攻。他是黄麻起义的领导者和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第三十一军是他亲手带出来的老部队,他和官兵彼此拥有的信任使这支部队经受了无数战斗的考验。

红军的攻击部队又一次退了下来。二七四团二营营长陈康来到了王树声面前,年轻的营长只有一句话:“该我们上去了。”

二营是王树声从几十人的游击队带出来的部队。自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以后,他们作为军预备队一直跟随在王树声的身后,他们知道关键的时刻副总指挥会用得上他们。

王树声举起望远镜看了看,然后对陈康说:“去准备吧。”

在炮火的掩护下,二营的攻击开始了。四连因为在渡江时损失大而被当做了营预备队,陈康拔出手枪对五连和六连的官兵说:“跟我上!”

在险峻的剑门关主峰上,川军的火力十分凶猛,二营刚一开始攻击,陈康的左臂就中弹了。卫生员给他包扎的时候,他看见冲在前面的几个战士相继倒下。

王树声急了,跑到炮兵阵地上把炮连连长大骂了一顿。王树声命令他把炮打得准一点,把敌人的火力压制住。炮连的炮声再次响起来,炮弹准确地落在川军的射击阵地上。王树声大叫:“好!好!给我接着打!”

陈康一挥手,二营各连的军号依次吹响,红军官兵从土坎后面犹如掀起的巨浪一般猛然站立起来,杀声随即响彻了剑门关山谷。

在王树声的命令下,二七四团所有的火力都射向了二营冲击的方向,川军盘踞的主峰上顿时硝烟漫天。这一刻,大雨突降,雨柱在万仞插天的群峰之间形成一团团雨雾,血腥的战场上一片迷蒙。

二营教导员刚从土坎上跃起便倒下了,栽倒的那一刻手中的手榴弹朝前扔了出去。这个年仅十七岁的红军指挥员个子不高,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打仗的时候永远冲在最前面。他姓鲍,红军战士们都亲热地叫他“包谷米”。攻击前战斗动员的时候他说:“在二营面前,没有什么关不关的,跟我冲上去就是了。”

冲上剑门关主峰的官兵都端起了刺刀。在陡峭的阵地上,红军的拼杀声和川军的咒骂声混合在一起,双方扭打着的士兵不断地从悬崖上跌落下去。当川军被压缩在阵地后面的一条石沟里时,拼杀中的陈康忽然发现川军越打越多,原来石沟里藏着川军的预备队,数百名拥上来的川军一下子把石沟填满了。此刻,二营的官兵都已经冲上了主峰,手榴弹下雨一般向石沟砸下来,一时间这条石沟里血肉横飞。

王树声向主峰疾步攀登。在二营攻击的路上,他看见了那些倒在川军尸体中的红军战士的遗体。一个已经牺牲了的战士依旧靠在石崖上,王树声轻轻地把他放倒,然后把他腰间的手榴弹取下握在了自己手里。

据守剑门关的川军团长杨倬云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到了。他让他的营长廖玉章把那四万块银元抬了出来,然后一面用手枪向撤退的川军士兵射击,一面把箩筐里的银元往外扔。但是他即刻看见营长廖玉章被手榴弹炸倒了,几个士兵想把廖营长拉起来,但是连同这几个士兵在内,一群人在一声炮弹的爆炸声中向天空飞去,然后碎片一样地落在淌着雨水的草丛中。

杨倬云在几个卫兵的护卫下顺着崖壁往上爬,当他们终于爬上崖顶的时候,却看见关口前面的山路上杀声四起,红旗飞舞。几天前,军长邓锡侯视察这里的时候曾经问过杨倬云:“这道绝壁有多高?”当时他的回答是:“一块石头丢下去要一袋烟的工夫才能落地。”——前面是冲来的红军,身后是万丈绝壁,无路可走的杨倬云一转身,从悬崖上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