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第12/19页)

此时,徐向前正在江油城南的一间民房里阅读《史记》,这本缴获来的竖版史书令他一有空就想读一段。徐向前与四川军阀交手多次,他的体会是:论兵力,刘湘兵强马壮;论打仗,邓锡侯精明过人。因此,他给部队的命令是:以小部队边打边撤,把敌人引诱进来;同时以一部向敌人的后面包抄迂回。

接近下午四点的时候,徐向前下达了作战命令。

第四军军长许世友不是个好脾气。迎着川军密集的子弹,他硬要站在阵地的前沿,大个子警卫员无论如何也拉不动他。许世友八岁入少林寺习武,后到吴佩孚的部队当兵,二十岁加入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岁成为共产党党员。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后,在红军中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在出生入死的战斗中虽七次负伤但勇气未减。没人知道这个从小习武的红军将领到底有多大力气,据说他能把一头大黄牛举起来然后重重地摔死。他那把又宽又厚的纯钢锻造的鬼头刀极重,红军战士往往需要双手抬着才能试试这把大刀的分量,但是许世友单臂抡刀却犹如一阵旋风,无数敌人的脑壳在他刀起刀落的风声中滚落在地。这天下午,许世友虽然接到了反击命令,但他不准部队射击,说谁在五十步以外射击就枪毙谁。川军快到跟前的时候,许世友突然大吼一声,红军官兵们一齐开火,阵地上随即便杀声四起。战斗进行到关键的时刻,许世友果断起用了预备队二十八团。二十八团团长王近山是方面军中有名的打仗能手,这个团坚守在第四军和第三十军的接合部,阵地始终坚如磐石。

二十五师和八十八师的红军官兵从早上六点就开始阻击川军的进攻,已经连续十个小时没有休息了,川军在红军突然发动的反击中被截成了几截。八十八师二六五团团长邹丰明一手拿着驳壳枪、一手握着一柄大刀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战斗进行到胶着状态时,川军集中了一个整旅的兵力在中路开始了突击。二六八团二营在机枪的掩护下,一个连冒着弹雨在正面阻击,另外两个连开始向敌人的两侧迂回。黄昏时刻,川军各部队开始出现动摇。右翼孙礼旅由于伤亡巨大,率先向中坝方向溃退。孙礼旅的溃退导致卢济清旅三面受攻,卢济清不敢恋战只有赶紧撤退。红军对鲁家梁子的包抄最后形成合围态势,龚渭清旅和陶凯旅的退路已被截断,被围困的川军只有进行最后的搏杀。龚渭清亲自指挥他的驳壳枪营进行反击,但是已经无法阻挡红军凶猛的攻势。龚渭清身负重伤,他的团长赵云霖、张南芳以及营长龚应全也先后负伤,全旅士兵伤亡过半。陶凯旅在投入了预备队后虽然勉强稳住了阵地,但是伤亡也已经超过了五百。各路川军的溃逃令在嘴头岩指挥部督战的邓锡侯心惊胆战。在命令预备队原地阻击红军的追击后,他自己也卷入了溃逃的川军队伍中,直到逃进中坝县城把城门死死地关上。

邓锡侯心乱如麻。仗如果继续打下去,重新整顿溃散的部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果就此退回绵阳,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他想到了负责相邻地域防御的孙震。邓锡侯急忙打电话请求增援,孙震说增援不可能,如果想靠拢的话可以派部队去接应。邓锡侯的心情一下子恶劣到了极点,他想起了作战前曾经要求刘湘的第二师师长王瓒绪协助,但是王瓒绪以没有刘湘的命令为借口拒绝了。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还曾数次给重庆的中央军参谋团打电报请求飞机增援,参谋团每一次都答应了,但是直到现在也没见中央军飞机的影子。犹豫再三之后,邓锡侯决定部队撤回绵阳,毕竟命和实力比面子重要得多。

江油一战,红四方面军歼灭川军四个团。邓锡侯的部队撤退之后,红四方面军于十八日攻克中坝,十九日攻克彰明,二十一日攻克北川。至此,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历时二十四天,歼敌十二个团约一万人,攻克南部、阆中、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八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起梓潼、北至平武的纵横约三百里的广大区域。

川北真是个好地方!粮食充足,物产丰富,占领了川北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官兵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丰衣足食。在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和川陕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局长余洪远的率领下,机关干部和妇女独立团近万人进驻了中坝,仅在那里筹集到的粮食就有九百多万斤,还有大量的盐巴、腊肉、豆瓣酱和辣椒面。扩充红军的工作也进展顺利,仅江油地区参加红军的贫苦农民就达六千多人,数支游击队也改编成了红军的正规部队,红四方面军不但使在嘉陵江战役中受到损失的各师团都得到了补充,而且还重新组建了一个补充师——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年仅二十一岁的团长被任命为补充师师长,他的名字叫秦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