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第13/25页)

国民党军二十七个团挡在了红军北上陕甘的路上。

这就是毛泽东在芦花会议上对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后没能控制松潘地区提出质问的原因。

胡宗南大军驻守松潘,各旅搭起的帐篷遍布在附近的山谷中,红军没有飞机大炮,因此他们不怕暴露目标。山地多变的气候时风时雨,官兵们还都穿着单衣,虽然雇佣了大量的民夫,但由于需要昼夜不断地挑运粮食,因此根本没有力量运送棉衣。民夫从江油县城挑米来松潘,壮夫每人百斤,弱者每人七十斤,近三百里的艰险山路上,倒在路边的民夫不计其数。即使到了松潘,担子里的米也已让民夫在路上吃去了一半。给养成了严重的问题,胡宗南为此下了一道命令:“国难当头,一切要节约,上至司令官下至士兵,每天只吃一餐,放午炮吃饭。”所谓“放午炮”,就是中午的时候,一声炮响各部队统一开饭,每天一炮一顿饭。胡宗南也在炮响之后吃饭,但他携带有大量的饼干罐头,而且当地的土豪经常请客,所以他自己并没有饿着。

西北补充旅的哨兵查获了一名红军便衣,从这名红军便衣身上搜出一张地图,地图是用毛笔画的,川、甘、青三省边界一带的山脉、河流、道路、村庄均在图上。这样一张地图绝非短时间能够画出,胡宗南这才知道这名红军便衣早在他的部队入川之前就已经扮作货郎潜入松潘。胡宗南看着这张甚至比他的作战地图还要详细的地形地貌图,终于明白红军肯定要在这里和他打上一仗了。

胡宗南不想与红军作战,因为他的兵力没有红军多,同时他知道红军能吃苦肯拼命,真的打起来他的部队凶多吉少。

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六日,蒋介石在成都发出了给川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记大过处分的电报。电报以刘文辉各部失守大渡河为由,指出之前一再电示川军沿大渡河北岸“逐段切实筑碉”,而刘文辉也“先后电复一一遵办”,但当中央红军一举渡过大渡河后,蒋介石才发现刘文辉对他的每一次电示“实际全未遵行”。对于这一点,蒋介石说,红军“在两天内能行三百里,还要作战,可为铁证。否则碉堡阻滞,行动决不能如此神速”!所以,必须“着记大过一次,以为督饬不力者戒”。蒋介石终于敢收拾川军了,这是因为中央军薛岳率领的周浑元部和吴奇伟部已经到达成都附近,四川成为中央军的天下已经势在必得。蒋介石在成都认真研究了川西北地形,认为红军现在徘徊在西康地区,东有岷江,西有大小金川,南有夹金山终年不化的积雪,北有无法通行的草地,几万红军根本无法处处布防,加之粮食缺乏,气候恶劣,因此只要北堵南追,红军在劫难逃。

七月十八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参谋团发布了《川甘边区“歼匪”的计划大纲》,蒋介石对红军未来行动路线的判断已经准确:

现朱、徐两匪各派一部窜至毛儿盖、哈龙冈、羊角塘、班佑一带,企图袭取松潘。原据北川、墩上各处股匪,已向茂县撤退。威州[汶县]、茂县间之村庄,全被匪焚毁。依据匪之过去行动,均系避实攻虚,且青海南部多属软地,类皆不毛。是可判断该两匪,先各以一部分向毛儿盖、阿坝探进,其余必跟续分途北进,并以大部经毛儿盖进窜岷县,一部经阿坝进窜夏河,期达越过洮、黄两河,接通“国际路线”,或由陇中窜向陕北、宁夏,与陕匪合股。如其不逞,仍回窜川北。

而这确实是毛泽东设想的红军北进陕甘的路线。

于是,蒋介石在这条路线上层层设防,调集的总兵力达三十万之众。

胡宗南知道毛儿盖的重要性。虽然这个小地方在地图上难以发现,但是它处在红军北进的道路上,而且是松潘草地的南沿。如果红军要进攻松潘,必须先占领毛儿盖。因此,胡宗南在到达松潘的第二天,就命令西北补充旅一营营长李日基率部前去毛儿盖。胡宗南给李日基的任务是:“搜索、警戒和打游击。”至于“能不能打游击”,胡宗南的指示是:“自己做主,不要向我请示。”李日基营在两个藏族向导的带领下走了两天才到达毛儿盖,部队住在了寺院供喇嘛住的空房子里。

毛儿盖是河谷中的一块狭长平地。一条不宽的小河自北向南流过,把两座大山隔在平地的边缘。沿河是青稞地,山坡上长满低矮的乱草。由于这里海拔高,从北方来的官兵们很不适应。李日基判断红军只能从南边来,因此他向那里的一个藏族小村庄派出了一个前哨班,并在村庄两侧的山头布置了警戒排。除此之外,一营官兵没有修筑任何工事,因为李日基营长认为此地没有固守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