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第12/25页)

杨森命令把红军伤员拍摄成影片,影片的名字叫《灵关大捷》。

灵关,抚边以南的一个小镇,距抚边尚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杨森将影片命名为《灵关大捷》,也许是想用几个红军伤员表现他的第二十军从抚边到灵关一路“大捷”。

川军第二十八军邓锡侯部李树华旅奉命配合第二十军的行动。李树华的三个团一直跟在杨森部队的后面与红军后卫部队作战。中央红军翻过夹金山大雪山后,李树华旅接到了军里转来的一封密信,信中转述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写给邓锡侯军长的密信内容:国难当头,应停止内战。红军北上抗日,如兄部愿来,我们欢迎;如暂时不能,希望互不干扰。随后,邓锡侯给他的第二十八军各部队长官下达了密令:追击部队要与红军保持一天的路程。既不失红军的行踪,但也不要和红军发生战斗。每天派人向当地藏人打听红军的去向,然后逐级上报足以应付即可。结果,李树华旅一路与红军即使有过短暂的接触,也是一触即退,自己和红军双方都没有伤亡。邓锡侯的官兵由于得不到杨森的接济,到十月大雪封山时,部队粮米断绝。邓锡侯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第二十八军“奋勇追击斩获甚丰”,但是“饥无食,寒无衣,病无药”。

此时,位于川西北的北川、茂县、汶川等战略要地已先后被川军占领。

陷于荒无人烟的西康地区令红军面临着不战即毙的境遇。

松潘,四川西北部川甘大道上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四周山高林密,塌方不断,通行极其困难。

红四方面军向松潘实施的战斗攻击均未成功,红军想抢在胡宗南前占领松潘的愿望没有达成。

命令胡宗南部不顾一切地抢占松潘,是蒋介石军事指挥生涯中少有的精明之举。一个月前,蒋介石亲自调动了他的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胡宗南的第一师、陈沛的第六十师、伍诚仁的第四十九师和王耀武的第一补充旅、钟松的第二补充旅。大队人马奉命急促赶往川北松潘地区。

蒋介石最初的目的是阻止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这一军事调动的结果却显示出他对红军未来走向的一种预感。

急。

胡师长宗南:

松潘部队既占归化,应速向叠溪节节进展。但一面进展须一面逐段筑碉,对于两侧尤应注意。故横线亦应扼要筑碉据守,勿受匪迂回抄袭。对于向松潘增加后续部队,最好陆续移增,决再增三团,共加六团为妥。如弟能前往亲自督剿更好。决自鱼日[六日]起派空军每日掩护我军向叠溪进展。希告进攻部队协同动作,俾奏速效。

中正手令。

而这一天,中央红军刚刚到达夹金山大雪山脚下。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向松潘集结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第二补充旅是从北平调来的,这个旅从旅长到团长全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于是与蒋介石皆成为师生关系。早在一九三五年二月的时候,他们就奉命向川陕开拔归胡宗南指挥。第二补充旅从北平坐火车到郑州,再从郑州转车到西安。虽然受到了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的招待,但是官兵们明显感到陕军并不欢迎他们到来。四月,第二补充旅开始向松潘地区靠拢,但他们接到的命令却不是顺着大路走,而是要走秦岭中陡峭的古栈道。国民党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对此解释道:陕军第七军军长冯钦哉的部队正在大路上转运物资,物资中有从汉中银行提出来的大量现款,如果在路上两军相遇可能要发生冲突——为什么会发生冲突?为了两军路上相遇,还是为了大量现款?第二补充旅被迫在没有人烟的荒山中行军,第一天就摔死了好几匹马,原来驮在马背上的弹药和给养只好由士兵来背。秦岭的春季阴雨连绵,栈道单人勉强可过,山中没有任何可以宿营的地方,由于开小差的士兵很多,被丢弃的弹药和整袋的面粉在栈道上随处可见。第二补充旅从陕西进入四川,翻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宝顶大雪山后到达松潘,驻扎在松潘县城第一中学里。

胡宗南亲自率领着丁德隆的独立旅、李铁军的第一旅、袁朴的第二旅、廖昂的西北补充旅、伍诚仁的第四十九师、王耀武的第一补充旅在甘南和川北交界处的文县附近集结,当红四方面军从川北西去之后,胡宗南的大军才开始沿着涪江上游北岸的小路向松潘前进。庞大的部队把沿路百姓的粮食和稻草全都征用了,但仍然无法满足需要。而胡宗南的命令是:不顾一切迅速到达松潘。胡宗南认为如果红军赶在他前边占领了松潘,在川西北那个荒僻的地域里,他想撤退都不知道该撤往什么地方。

六月下旬,胡宗南的部队占领了松潘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