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第8/25页)

自红军进入这一地区以来,派出筹粮的部队不断受到土司武装的袭击,被袭击的官兵死得十分惨,有的被砍断了四肢,有的被挖了眼睛。这次派出的筹粮队不但受到了袭击,七名战士被杀,还有一名干部被抓走了,被抓走的干部是二师青年干事周书良。萧华一听,立即组织部队前去营救。在和土司代表谈判的时候,土司答应不再袭击红军,但条件是一定要留下那个红军干部。萧华就是为了营救周书良来的,但又不能立即拒绝土司,只有再接着谈判。谈判进行得十分艰难,被扣的周书良大吵大闹,决不答应留在土司这里。谈判如果破裂,就有可能发生武装冲突,周书良就有可能被杀。最终,土司不但保证不再袭击红军,并答应卖给红军粮食,但坚持条件依然是把人留下。土司解释说,留下这个红军干部是为了请他“帮助土司办事”。在请示了上级之后,萧华见到了被扣留的周书良。他动员周书良留下,希望通过他的工作,为后面的部队筹集粮食。年仅十九岁的萧华说着说着就掉了泪,而周书良哭成了泪人。最后,为了红军的生存,他还是答应留下了。周书良被土司的人领走的时候,萧华送他送出去了很远,一直送到了大草甸子的边上。在那里,萧华对周书良说:“我们走了以后,你的困难一定很多。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记住你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颗红色的种子,要在这里扎根开花。等革命胜利了,我们来接你。”周书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向萧华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在土司的人的簇拥下渐渐消失了。

后来,不知是这个土司没有食言,还是周书良做了工作,土司果然主动卖给了二师一批粮食。

没有人知道土司固执地要把那位年轻的红军干部留下的真实原因。

自那时起,再也没有了周书良的消息。

直到晚年的时候,红军干事周书良依旧留在萧华的记忆之中。

二师的先头部队六团在向松潘前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土司骑兵的袭击。红军没有与骑兵作战的经验,撤退到了山中的一个小村旁。这时候,六团全团已经断粮两天。团里不得不冒着巨大危险派出一个筹粮队。结果,筹粮队走出山谷没多远就被土司武装包围了。土司武装说只要把枪扔出来就放他们过去。红军官兵照着做了,结果土司武装却突然发动了猛攻,筹粮队除跑出了一名十三岁的小红军外全部牺牲。

没有了食物的六团被迫滞留。

必须刻不容缓地给六团送去粮食。紧急任务被交给了二师宣传科科长舒同。经过动员之后,二师其他部队纷纷把自己好不容易筹集来的青稞全都捐献了出来,然后舒同领着送粮小分队出发了。按照路程,至少要走三天,小分队不分昼夜地跋山涉水,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了被困的六团。当舒同和六团派出的尖兵相遇的时候,他立即命令战士们朝天开枪,为的是让枪声告诉六团的官兵们:再坚持一下,救命的粮食送来了!时年三十岁的红军宣传科科长舒同,数十年之后成为新中国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评价为“古拙苍劲,有禅气”。

尽管面对着饥饿的威胁,红军各部队还在顽强地向北前进。

七月六日,有消息说徐向前率领部队已经接近黑水河地区了,彭德怀立即去电告之第三军团目前的位置,并且带领两名警卫员和特务连的一个排顺着黑水河前去寻找。黑水河由高山积雪融化而成,河床中的乱石间翻着白色的浪花。河上架设着不少溜索,是当地藏民过河的工具。在一条溜索前,彭德怀停下了脚步,他发现溜索已被人为破坏。这时,河对岸出现了一支队伍。“是大脑袋!”彭德怀对身边的人说。但是,溜索已坏无法过河,相互喊话也因为河水冲击岩石的巨大声响无法听清。于是,彭德怀写了张“我是彭德怀,第三军团一部在此迎接”的字条,包上一块石头使劲儿扔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对面也扔过来一张字条:“我是徐向前,很想见到您。”电话兵受到启发,用同样的办法把电线连接起来。在电话里,彭德怀和徐向前约定次日到上游一个有桥的地点见面。

第二天,彭德怀再次带人出发,中午的时候到达约定地点。几乎与此同时,对岸也出现了队伍。可是,这里的铁索桥也被破坏了。双方还是不断地喊话,不断地扔石头。警卫员在附近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根溜索,溜索上悬挂的用竹条编织的筐还没有被破坏。

对岸的那个身材修长的干部爬进筐里,顺着溜索溜过来了。

彭德怀大步跑了过去,把从筐里跳出来的徐向前紧紧地抱住。

中国工农红军中两位著名的军事将领,一个湖南人,一个山西人,此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此后他们终生都对对方充满了敬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