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第10/25页)

军委主席朱、周、张、王

十八

两天后,中革军委以机密电文下达了一、四方面军各部队番号的变更和干部的任命:

组成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

第一军团改为一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

第三军团改为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萧劲光;

第五军团改为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参谋长曹里怀代;

第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

原第四、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五个军番号不变。

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

第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

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

第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政委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

第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委张广才,参谋长李荣。

组织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在部队建制上,只要中央红军的基本建制和骨干将领仍在,不被张国焘“混编”,毛泽东根本不在意如何改变番号。特别是,从上述任命中可以看出,中央红军中的优秀指挥员李聚奎、张宗逊、李天佑、陈伯钧等已被加强到了红四方面军的队伍里。

中央红军在历尽千难万险的转战中,始终不遗余力地保存干部。朱德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尽管在中央红军的每一次战斗中,红军干部总是冲在最前面,但是他们一旦负伤,就会被抬着跟随部队行军。中央红军“甚至抽调战斗兵来抬着他们”。无论路途有多么遥远而艰险,无论敌人的围追堵截有多么紧迫,即使不得不把伤员留给当地的老乡,也是将战士留下而决不放弃干部。因此,中央红军这个曾经的巨人虽然几乎血肉耗尽,可是这支部队依然拥有着极其结实的骨架,骨架未倒血肉再度丰满只是时间的问题。那些政治上和军事上皆可信赖的红军干部,对于整个共产党红色武装的发展壮大来说,“是极可珍贵”的。

组织任命下达后,红军并没有立即北上松潘,尽管因为前线阵地不断失守再这样耽搁十分危险,但毛泽东认为接下来要开的会才是更重要的,这就是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形式讨论红四方面军的历史问题。

这是张国焘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

张国焘声称“中央的政治路线有问题”,现在,中央要首先深究他的路线是否有问题。

政治局会议的议题让张国焘没有任何反对的借口:两军会合之后,中央有责任听取红四方面军关于放弃根据地的情况汇报,并且有权力提出意见和作出评判。

七月二十日,参加政治局会议的各部队军事指挥员陆续到达芦花。

会议开始前,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授予徐向前一枚金质“五星”奖章。

这是徐向前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因此他既兴奋又拘谨——此时此刻,向徐向前授予金质“五星”奖章,具有令人遐想的含义。其中至少有一个信息是明确的,即中央对徐向前的信任与肯定。

中央没有理会陈昌浩让张国焘任军委主席的建议,更没有采纳张国焘让陈昌浩当红军总政委的建议。陈昌浩和徐向前一起赶到芦花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但是中央只授予了徐向前奖章,这不能不使陈昌浩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失落和尴尬。

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两天的政治局会议实际上是在讨论或者说是在争论一个问题: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是不是一个错误的行动?

从向中央汇报工作的角度上讲,红四方面军在放弃苏区等问题上对中央有所交代,是必要的;从纠正张国焘与中央离心离德的思想苗头出发,对他进行政治上的规劝和警告,也是必要的;从理论上解决思想问题,从而达到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合作,更是当前的必要。但是,这时候,整个红军的生存正受到极大的威胁:部队一直在严重缺粮的地域徘徊,国民党军不断地从四面压缩而来,特别是在红军准备突击而出的川北松潘地区,胡宗南部正利用红军在时间上的耽搁推进阻击防线。因此,在这个不毛之地的短暂争论,本应在时间更从容的时候再耐心讨论——事后证明,会议并没有达成中央希望的团结,张国焘与中央的背道而驰反而加剧了。

张国焘首先发言,他讲述了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的前后经过。接着是徐向前发言,他汇报了红四方面军的部队状况:“对党忠诚;服从命令听指挥;纪律较好;作战勇敢;打起仗来各级干部层层下放,指挥靠前;兵力运动迅速敏捷,长于夜战”;“平时注意军事训练”,“战后注意总结经验”。缺点是“文化程度低,军事理论水平和战略战术的素养不够”。最后陈昌浩简要介绍了红四方面军的政治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