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第16/23页)

整编后川军主力部队的编制是:

第二十军,军长杨森,辖第一三三、第一三四、第一三五师,共十五个团;

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辖第一、暂编第二、第四师,共十六个团、十二个独立营;

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辖教导师、第五师、边防第二路,共十四个团、六个独立营;

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辖第一三六、第一三七、第一三八师,加上一系列的宪兵、手枪、飞机、舰炮等大队和警备区、直属旅等,共二十二个团;

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辖第一二二、第一二三、第一二四师,加上特务团,共十九个团;

第四十四军,军长王瓒绪,辖第一、第二师和暂编第一师,共十六个团、十一个独立营;

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辖第一二五、第一二六、第一二七、第一二八、第一三一师,共二十四个团;

第一〇四师,师长李家钰,辖第一、第二、第三旅,加上一个补充团和一个特务大队,共十个团。

刘湘的总司令部,即“善后督办公署”还有直属部队:暂编第三、第四师,暂编模范师,暂编独立第三、第五、第六、第七旅,警备第一路等,共三十八个团、十个营、五个大队。

整编后,蒋介石将川军各路将领一一任命为各地的绥靖司令,因而得以将川军主力部队全部调到了四川的边缘地区。大功告成后,蒋介石由衷地说:“四川不愧我们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蒋介石当然知道,红军也认为这里是一块“最好的根据地”。

刘湘敢怒不敢言。

面对红四方面军的突然南下,刘湘对川军军官们说了他的原则:只要红军不侵犯川西平原,就和他们对峙相处,别让老蒋坐收渔翁之利;但是,如果红军非要进攻川西平原,那就等于掏咱们的老窝了,那就要和红军决一死战。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红四方面军发布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战役部署是:以第四、第三十二军为右纵队,由丹巴经金汤进攻天全,并以一部向汉源、荥经活动;以第三十军全部、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和九十一师的两个团、第九军二十五师组成中纵队,进攻芦山和宝兴,得手后向名山、雅安及其东北地区进攻;以第九军二十七师为左纵队,除一部巩固抚边、懋功、达维外,其主力向东前出威胁大邑和灌县。另外,以第五军为右支队,巩固丹巴地区;以第三十三军为左支队,留守马塘、两河口,并威胁理县和威州;以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师部率领二七七团驻守懋功和达维。

战役的主要方向是天全、芦山、宝兴、名山、雅安、邛崃和大邑,而对康定、汉源、荥经和灌县等各方向采取的行动都是佯动,为的是配合主攻方向的行动。

即使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一战役设想要求达成的目的也是惊人的。

自川西的夹金山大雪山往东,下山之后便自北向南排列着相距不远的几座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县城。这些县城拱卫着富饶的川西平原的西沿,大邑、邛崃、宝兴、芦山、名山、天全、雅安如同一个屏障,呈弧形围绕在成都西南方向不出三百公里的山脚之下。占领了这一条线,便可俯瞰整个川西平原;而自此进入成都,无险可守,可谓一马平川,只要有持续的攻击能力,整个成都平原将尽收手中。

当初中央红军自南向北经过这里的时候,知道这几座县城对于四川军阀的敏感与重要,因此尽量避开了这一线,向西上了夹金山大雪山。

现在,红四方面军把主攻方向选择在这一线,其战略目的十分鲜明:红军要占领的是整个川西平原。

朱德虽然同意这一战役计划,但是出于对战役难度的担忧,他就战术问题向红军指挥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朱德认为,部队一旦打出山区,战斗就从山地战和隘路战,变成了平地战和城市战;由运动战,变成了阵地战和堡垒战,而后者恰恰是红军所不擅长的。因此,要想取得战役的胜利,就要充分注意集中使用兵力,采取重点突破和袭取堡垒的战术原则。侦察要详细,计划要周密,多运用红军擅长的机动、穿插、夜袭等方法。既不能把敌人飞机大炮的威力神化,消除官兵们的畏惧心理;同时也要学会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避免部队无谓的伤亡。

红四方面军掉头南下占领了懋功、丹巴一线后,刘湘立即意识到红军下一步的企图只能是川西平原,于是他急令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以四川南路“剿共”总指挥的名义进驻名山县城,统一指挥布防在天全和芦山一线的川军。同时,命令刘文辉、杨森、邓锡侯的部队全速赶赴芦山和天全一线增援。刘湘专门召见了第二十三军教导师师长杨国桢和“善后督办公署”直属模范师师长郭勋祺,对两位师长重申了他的作战目的和原则:川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红军堵住,只要把南下的红军堵在西北的山岳地带,保卫住川西平原的屏障,就是胜利。因此,仗如果打得顺利,只要把红军赶上山,部队就不要追了;如果打得不顺利,可以转移阵地保存实力,但是要尽可能与红军周旋,最大限度地迟滞红军于天全、名山以西地区,等待增援。最后,刘湘说:“川西平原决不可丢失,两位仁兄应该知道攸关利害所在。”